2019年是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很多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这种问题的影响还是稳定的、长期的,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一直以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心头的一件大事儿。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都会强调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想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底,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有效的利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有利益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搞好顶层设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彻底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诱发的生态环境危机,促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道路。
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聚焦传统文化,以史为鉴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降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坏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形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