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到“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人民群众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政府干的实事儿应落在人民群众的期盼中,人民法院的工作也应一样。法院是从事审判工作的机关单位,是国家政府大家庭的一份子,应从基本做起,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减少人民群众的争端。做到公平审判、公正审判,做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在单位内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廉洁建设,一体在工作人员中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做到廉政工作,能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案件的事实,做到稳扎稳打公正司法的务实工作。作为司法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加强对公民的普法工作,做到法制建设推进法治工作的完善。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大批法治工作者的觉悟。身为执法者不从自身“立法、学法、普法”去约束自己,怎能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主力军?怎么能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可触可感?怎么能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的安全感?法制建立本身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法治社会掀起一阵普法风潮,让人民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度的踏实感。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两会时间正式开启,踏着春天的脚步,高扬奋斗之帆、紧握奋斗之桨,像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一心、拼搏奋进、全力以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做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对人民群众普法宣传。“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涵养真挚为民的情怀,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就要求每一名司法工作者必须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干,推动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法益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书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司法工作者应从自身找到自身的使命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法治的健全,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