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案件时空

法官调和不厌烦 双方握手齐点赞

  发布时间:2017-11-07 08:58:37



    “郝法官,真是太谢谢你了,我母亲的救命钱总算拿到手了,更没有想到的是,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原告女儿难抑内心的激动,拉着法官的手深情道谢。11月6日,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调解中心郝晓宇法官经过四次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解决了当事人一家的燃眉之急。

    2017年7月,在开封市大纸坊街路口,被告祁亮骑电动三轮车不慎将八旬老太李银花撞伤,后原告到本市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经查造成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头部软组织损伤等,共住院56天,各项费用共计32381.95元,给受害者及家属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然责任在于祁亮,本人也愿意承担赔偿,但祁亮家境非常困难,系低保人员,日常仅靠卖菜维持生活,而且,家中还有孩子正在上学,如果拿出全部赔款,将是困难重重。经双方交涉无果,无奈,原告李银花一张状纸告至鼓楼法院,要求被告祁亮一次性全额赔偿。

    案件交到了立案庭调解中心郝晓宇法官手中,经审查案件,郝法官认为,虽然案件事实清楚,但被告祁亮家境实在困难,让他拿出3万多元也非常不现实,为此,开始了第一次调解,双方在法官的组织下终于坐在一起。经调解,双方因想法差距太大不欢而散。而郝法官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在思考着,怎样才能维护好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体谅到被告的家庭困境,以达到社会的和谐,郝法官决定,再对双方进行调解。

    为此,郝法官采取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又进行了两次深层次的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做两方思想工作,最终双方都被郝法官的这种诚心、爱心、精心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让步,也希望一次性解决完毕。看到火候已到,郝法官迅速召集双方就赔偿事宜进行了最后一次调解,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唇枪舌战”,最终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画押。

    11月6日,被告将拼凑的26000元赔偿款当场交给了原告,这场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交通赔偿案,终究在郝法官的四调四解中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满意而归。(文中涉及当事人均系化名)

责任编辑:王紫睿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