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调解专刊

一波三折智慧调解 古稀老太重获亲情

  发布时间:2017-05-04 09:20:11


    近日,禹王台区人民法院仅用十二天时间,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法官用坚韧、智慧和司法温情耐心细致地修补了破碎的亲情。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十多天前,一老太步履蹒跚来到禹王法庭,段法官急忙上前搀扶,热情地问:“大娘,有啥事儿?”。大娘气愤地说,“俺要告俺俩不孝的儿子。”从大娘的谈话中,段法官得知大娘姓谷,已75岁高龄,膝下两子,大儿55岁,二儿51岁。谷大娘7岁失去双亲,被亲戚抚养长大,结婚生子。没想到在大儿子五岁、小儿子两岁时,谷大娘的丈夫因车祸不幸离世,撇下她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命途多舛的谷大娘既当爹又当妈,吃尽苦头,把孩子抚养成人。“俺想着养儿防老,俺命恁苦,到头还是一场空……”谷大娘说着涕泪横流。

    谷大娘的哭诉,使段法官心里一阵酸楚,忙劝慰道:“大娘,您放心,我们是人民的法庭,一定帮您解决好赡养问题。”因谷大娘没文化,段法官按老人口述整理了诉状,当天立了案,及时把应诉手续送达到二被告(两个儿子)。段法官与承办人陈法官对谷大娘的不幸深表同情,怜悯之心让他俩决定争分夺秒,尽快把谷大娘的赡养纠纷解决好,让老人安度晚年。     

    陈法官深知,赡养案件仅凭一张判决书并不能解决谷大娘的实际问题,老人需要的不仅是财物,更需要打通亲人之间的隔阂,让老人获得真正的精神关怀,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能得以保障。于是,陈法官多次到二被告家中促膝长谈,但屡次劝说均告失败。为了找到矛盾症结,段法官与陈法官多次驱车赶到谷大娘所在村委会,向村干部及周边群众了解情况,才得知母子矛盾缘由。

    谷大娘以前跟两个孩子一起住在老宅院里,后两个孩子成家后分了家。老宅院一分为二,后院小,前院大。大儿子住后院,二儿子住前院,因前院较大且临街,出行方便,谷大娘便在前院住下。前些年,村里因征收谷大娘家的耕地,政府给了不少补偿款,两个儿子认为已足够老人养老。随着谷大娘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需要照料,两个儿子嫌弃其年迈事多,老人又不同意分配补偿款,同时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大儿子、二儿子均不想与谷大娘同住。二儿子认为母亲不应一直与其共同生活,同时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于是二儿子便在临街处为谷大娘开个小门,让其从小门出入,谷大娘心中自然不乐意,天长日久母子间便结下怨气。谷大娘已与二儿子闹僵,大儿子比着二儿子,也不尽赡养义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十年的隔阂,太难化解。谷大娘家的纠纷,村人皆知,经村委多次调解没能成功, 这个难题让村干部十分头疼。二被告生活拮据,加之二被告之间存在嫌隙、误会,给调解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段法官和陈法官凭着一股韧劲,进一步实施“攻心战”:“谷大娘这辈子不容易,辛辛苦苦把恁拉扯大、成了家,咋着也不能不管她啊?以后你们的孩子咋看你们,你们老了,孩子该咋对你们啊?”两位法官语重心长地劝说。二被告把伺候老人和不伺候老人的理由、对谷大娘的拆迁款分文未得等委屈一一道出。“谷大娘自己临街住,虽然她老人家不缺钱,可是你们做儿女的,去看过她吗?关心过她吗?过年过节、老人生病,你们问候过她吗?”陈法官一连几个质问,使得两个儿子羞愧难当。陈法官赶忙趁热打铁,继续极力劝说。“我同意赡养俺娘,但我有一个条件,俺娘还给前院跟俺一块住,大哥和我一替一个月伺候老娘。”二儿子提出了条件。“俺还得养家活口,常年在外打工,不经常在家,没法一替一个月”,大儿子如实道来。大儿子、二儿子各持己见,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若在邻里的见证下做调解工作,会不会有助于化解谷大娘家的矛盾?陈法官经过思量,果断地作出决定,“在谷大娘家门口作调解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谷大娘的权益,陈法官联系了禹王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为其提供帮助。一大早,陈法官、段法官把调解现场布置好。谷大娘家门口聚集了大量村民,当地村干部也积极配合这次调解,调解工作顺利进行,随着调解工作的步步深入,谷家的恩怨一一呈现,归根结底,皆因常年缺乏沟通而引发的积怨。旁听群众纷纷上前劝说,谷大娘失声痛哭:“乡亲们,叫恁说,征地补偿款俺敢动不敢动?俺老了、毛病也多了,病了能不需个钱儿?要是没事那刚好,百年之后征地补偿款还不是俺二儿的?”陈法官劝说道:“老人留钱养老理所当然,当儿子的,这钱恁不能急着要。只要你们肯掏力,钱可以挣。作为小辈孝顺老人不应求回报。”大孙子哭着说道:“奶奶,不叫俺爸出去打工了,让他好好伺候您,以后俺出去打工挣钱养家。”二孙子跪地恳求:“奶奶,以后您还从俺家正门过,给俺爸妈一次改错的机会,今后一定好好孝顺您。”

    “谷大娘,孩子们都认错了,咱当老人的不能得理不饶人。”陈法官抓住机会再次劝说。

    通过情与法的辨析讲解、邻居们的规劝、村干部的批评指正,两个儿子缓和了态度,向谷大娘承认了错误,母子冰释前嫌,并达成协议。谷大娘还与二儿子共同居住,二儿子将谷大娘的小门堵上,谷大娘从正门出行。两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付赡养费2000元,谷大娘如遇疾病等大的开销,先从征地补偿款中支付,不足部分由两个儿子均摊。两个儿子为表诚意,当庭各掏出2000元交给谷大娘,赢得乡亲们阵阵掌声。陈法官、段法官看到谷大娘一家亲情重拾,连日的奔波和劳累顿时烟消云散,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

责任编辑:王紫睿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