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调研时,问道“现在群众用微信的多吧?”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体制外的声音”,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党政机关宣传部门传播正能量的一种新途径。今天的中国人正在从读书的时代过渡到读手机的时代,奈何网上的信息量变更速度快得难以想象且真假难辨,使得网民对这些信息的态度往往是剑走偏锋。
媒体之前总是质疑政府以及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可是近几年的几支新媒体改变了这种状况,政府夺回了互联网上的麦克风,不再因为不实信息导致社会恐慌。许多热点舆情,有偶发因素,但往往是老百姓借助个案宣泄、解读、夸大其负面影响,这种状况的产生源自中国社会转型期老百姓内心的焦虑和郁结,而官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老百姓对于社会转型期的难处并不十分清楚。所以,互联网起初总让人很兴奋,许多网民以为轻敲键盘,就算是行侠仗义,网络上的七嘴八舌总能还原事件的真相,可后来发现这种行为可能适得其反,而且群情激昂也许让大家浪费了同情心和正义感。
如何让中国政府、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做到互相理解、包容、尊重呢?通过微型公众号这种方式进行的传播怎样才能达到习总书记强调的从“相加”到“相融”呢?怎样才能使宣传语言用一种“接地气”的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正确引导民众关注国家大事、传播正能量呢?习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宣传工作其实是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者与受众的对话如果不能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基础层面上,就难以深入到思想的其他层面。所以传播者需要学习,而且是不断地学习。学什么?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然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也许会有人觉得把新媒体宣传工作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大谈做合格党员太过于牵强,太过于形式化,不足以证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但是,请不要忘记,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信仰,这并非老生常谈,而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无论是传统媒体亦或是新媒体,它们都只是一种载体,而这种载体所承载体现的,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是一种思想上的力量,是一种信仰上的影响力。在这个娱乐八卦、心灵鸡汤、攀比浮夸盛行的时代,且不说青少年,就算是中年不惑的一代人,恐怕也极少阅读当代领导人的专著文章了。衡量价值的标准不再是深层次的对于思想的剖析,很多人不愿意关注真正该关注的国家大事,却把视角放在不堪的犄角旮旯里任其滋生“戾气”,信仰的力量仿佛被封印在了灵魂深处,不得施展。然而,请不要忘记,一切智慧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不了解党史,不了解历史,不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不了解社会各个转型期中的点点滴滴,即便个体身上有再多华丽附件的衬托,也掩盖不了思想上的匮乏。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我们国家的幸福指数已经达到一个很高水平的阶段,很多人却依然感到活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根源所在。
所以,党员、尤其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党员,更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位,只有这部分人全面掌握且深刻体会了,才能融会贯通加以灵活运用,把官方的语言用一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影响网络上和生活中的受众,了解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让民众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党和政府根据实情实施各种有效的举措,让我们的国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做到富强民主。这也是“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比上年净增110.7万名,增幅为1.3%。党的基层组织436.0万个,比上年增加5.6万个,增幅为1.3%。数据表明,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得到贯彻落实,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
正所谓“源头正,则泉清如许”,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宣传工作做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8779.3万名党员通过“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达成共识,凝聚核心力量,让每位党员都按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语言去影响可以影响的所有人,按照人民公仆为人民的行为去感化可以感化的所有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真诚、朴实,行为上不再以奢华浮夸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用实际行动提升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而不是仅仅止步于口号,回归中华民族的大爱本色。这,大概才是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真正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