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风采

豫鲁一家在心中

--记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刑庭审判员王金龙

  发布时间:2015-04-20 08:50:03


    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审判员王金龙,是位1988年出生的大男孩,虽然朴实的笑容中还带着些许青涩,但是在大家的眼中,他已然成为金明区法院新生代法官中的骨干力量。

    他是一个地道的山东人,虽然没有大家印象中山东大汉那伟岸挺拔的身躯,但是却有着山东人的朴实和沉稳。经过大学四年的法学教育,挤过了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他满怀着对包青天的敬仰,只身一人不远千里来到古色古香的东京汴梁城,正式成为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的一员。参加工作三年来,他一直用辛勤和汗水诠释着自己对法官这份神圣职业的敬仰,用青春与热血实践着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爱岗敬业、作风朴实

    2011年7月,他通过法院系统招考后来到开封市金明区人民法院工作,历任刑事审判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直到现在成为一名刑事审判法官,经过三年的磨练和成长,他逐渐完成了由稚嫩的大学生向庄严神圣的人民法官的蜕变。他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因为是只身一人在开封工作,所以他一直以院为家,兢兢业业、一心为公。虽然在参加工作之前从未“接过地气儿”,但是他在工作中向同事虚心求教,在办案中与群众深入沟通,增长专业知识,了解民生民情。作为一个外地人,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在工作之余还特意练习开封方言,时至今日已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在无数次苦口婆心的主持调解中,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加班整卷里,他逐渐体会到,法官的工作既神圣又普通。就如同他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讲到的那样:“法官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着神圣的使命,一纸裁判关乎当事人的命运,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官的神圣不仅在于落下法槌那一刻的庄严,更是在法槌落下的那一刻,产生的是一个个公平正义的裁判。”

    因为基层法院人少事杂,在紧张忙碌地办理案件的同时,他还经常被抽调到综合部门参加文字材料写作和整编工作,但无论是在审判业务部门还是综合部门,凭借严谨细心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在每个岗位都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单位每年的“先进个人”评选也总是少不了他。因为工作繁忙,他经常加班加点,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也已经成为常态,在被抽调市中级法院纪检组以及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组期间,一直白天干综合文字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办理刑事案件。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叫苦叫累,总是谦和的笑笑说:“年轻人嘛,多干点没啥,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朴实无华的话语,展现了他那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心,也透露着他对法院工作的热爱。

一心为公、孝老爱亲

    因为工作繁忙,又远离家乡父老,所以在王金龙的工作与生活中,既有一心为公、忠孝难两全的无奈,又有尽力孝老爱亲的美德。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家里来电话告诉他奶奶病重的消息,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孙,他尽力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好以后赶火车回老家,当他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满眼的白纱,没能见到自幼最疼爱他的奶奶最后一眼,他哭着爬进家门,在奶奶的灵前长跪不起,愧疚万分。2014年春节前,他的母亲不慎扭伤了脚踝导致骨裂,为了不让他在工作上分心,母亲对他隐瞒了这个事实。直到腊月二十八那天他还在安排开庭审理案件,春节前一天他匆匆回到山东老家时才知道母亲的伤情。为了照顾母亲,春节后上班时他把母亲接到开封静养了一个月,作为一个年轻的男子汉,他恪尽孝道,白天上班,中午和晚上下班时间对母亲尽心尽力的护理和照顾。真正做到了一心为公、孝老爱亲。

    虽然他在年龄上看还只是个80后的大男孩,虽然脸庞还略显青涩,但是掩饰不住的是他那自信与坚定的眼神。经过三年来工作上的历练和考验,他已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在他的工作与生活中,既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又有“背井离乡非所愿,江山自有人装点”的情怀,而他在金明区法院廉政笔会上赋的一首诗,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儿行千里母担忧,为国效力不言愁;廉洁奉公永铭记,豫鲁一家在心中!”

责任编辑:王战立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