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细雨蒙蒙中,看着拎着米面等礼品又一次走进家门的法官,家住杞县的刘大兰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双手紧紧抓着李艳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闺女呀!要不是你帮俺,这个家早就没法过了!你大伯虽然走了,临终前还在惦记着你的好。现在儿子媳妇也都好了,对俺也孝顺了,这都是托法官的福、托党的福啊!”
前年冬天,因为赡养问题,让年逾七旬的刘大兰老人与三个儿子产生了纠纷。经亲朋好友和乡村干部的多次劝说和调解,还是解不开那个纠缠已久的疙瘩。无奈之下,年迈的老人来到五里河法庭求助,将几个儿子告上法庭。
经过耐心询问,庭长李艳云方知老俩口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张某朋、张某林、张某杰。在亲戚朋友见证下,弟兄三个与爹娘达成赡养协议。但是就在履行过程中,弟兄们又因家庭琐事产生分歧,再也不愿履行已经达成的协议。而此刻,刘大兰的老伴张某新常年身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刘大兰老人也是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生活来源,一时之间老俩口的生活陷入困境。
立案当天,李艳云就带着书记员来到原告家中。未进门。她老远就听到“唉!---唉!----”这紧一声慢一声的呻吟。走进低矮的房屋,李艳云看到张某新躺在病床上,苍老的面目没有一丝生机。再看看拄着拐杖满头白发的刘大兰老人那充满期盼的眼神时,一股莫名的酸楚顿时涌上她的心头。
面对两位老人,李艳云深情的说:“大爷、大娘,您二老放心,我会尽快给您二老解决生活问题。如果调解不成,我就在大爷的床头前开庭。今儿个您二老哪也别去,情在家等着啦,我不会让您再多跑一步”。
此后,她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村内,一次次到三个被告家,一家一家的耐心做工作。第六天,还没等她来到村里,老三张某杰就主动把赡养费送到母亲手中。第九天,老大张某朋也把赡养费送给了老母亲。可是老二张某林那儿却没有丝毫松动,因为张某林不善言谈,每次来到她他的家中,其爱人赵霞就不停的数落着公公婆婆不给其带孩子、分家不公、偏心眼等种种不是,还哭哭啼啼,扬言如果让他们拿赡养费,他们两口子立马就去县里离婚,非把张家整零散不可。
看着年龄和自己相差无几的赵霞,李艳云语重心长地说:“大姐,赡养老人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表白。常言说,丝丝白发儿女债,不养儿不知报娘恩。现在你们也做了父母,也养了儿女,如果不知道知恩回报,你公公婆婆的今天也许就是你们俩口子的明天。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起案件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就在你村村小学内公开开庭审理,让你们的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包括你们的子女也都来听听你们的家务事,给你们评评理,你看咋样?”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张某林两口子。他惭愧地说:“李庭长,想想你说的那些话,以前我们做的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今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能再让你为俺的家务事操心了”。
在立案后的第十九天,张某林夫妇主动来到法庭,把1200元赡养费交到庭长李艳云手中,这起困扰母子、婆媳多年的赡养案件在李艳云法官和风细雨的调解之下,终于圆满结束。母子之间原本断裂的亲情,在法官眷眷真情中得到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