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众多媒体刊发了《“焦桐”下的“噶巴草”》,介绍了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法庭副庭长闫胜义的感人事迹。闫胜义同志27年扎根基层,多次放弃调入县城的机会,他常说:“焦裕禄就像泡桐树一样高大伟岸,我就是泡桐树下那矮矮的噶巴草。”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朴实的法官。噶巴草,在豫东平原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植物,它匍匐生长,茎节每长一两寸就会抓地生根,难以拔出,它没有娇艳的花朵,也没有清丽的姿容。但是它却将根牢牢的扎在泥土,年复一年,防风固沙,从不言寂寞。
法官闫胜义长期扎根基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他的故事,无疑就是为我们“洗洗澡”的一泓清泉,“治治病”的一剂良药。他2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基层,留给了群众。他的精神、他的事迹教育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法官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上赤胆忠心,永不言悔,像他一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透过闫胜义的故事,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感受着他令人敬仰的崇高品质,感受着他的甘耐寂寞和甘守清贫。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质生活水平,而在无形中却忽视了精神追求,以至于在工作和生活中耐不住生活的清贫,耐不住精神的寂寞。清贫和寂寞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追求上。物质方面存在清贫,可以让我们在创造财富时不畏艰难,能吃苦耐劳,就可以逐步进行改善。而精神方面的清贫,则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要永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永远牢记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不奢侈浪费,不骄奢淫逸,时刻树立我们共产党员坚守清正廉洁、甘耐清贫寂寞的整体形象,永葆一个党员的革命本色。只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普通的一分子,就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为人民孺子牛。
李白曾经写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正因为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我们身边才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将自己的毕生年华贡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优秀党员,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忠诚誓言,做一个清贫的人,做一个甘耐寂寞的人。
清贫体现在平凡,寂寞源自于坚守。革命战争年代,它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堵机枪炸碉堡,舍生取义使命担当;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它就是安贫乐道,不求索取,只求奉献。它就是革命烈士所坚守信仰、崇尚平凡的心声,也是他们甘守清贫、甘耐寂寞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法官,在改革的大潮中,时刻要对党的司法工作耿耿忠诚,为人民群众利益鞠躬尽瘁,从而才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党员为了信仰冲锋陷阵或许并不艰难。但是在和平年代,要做到淡泊名利、感受清贫和寂寞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诱惑,有着太多的不平等,这都需要我们来抵御。如果眼中看到的只是灯红酒绿,都是纸醉金迷,还怎么能顶得住花花世界的利益诱惑?顶着住物欲横流的金钱迷茫?
在现实生活中,耐不住清贫和寂寞是非常可怕的。工作中,如果我们耐不住清贫和寂寞,就可能魂不守舍,爱岗敬业也无从谈起;生活中耐不住清贫和寂寞,就可能纵情吃喝玩乐、笙歌艳舞。人活着这个世上,总是需要有精神的。只有在心中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认准自己人生所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坚实的走下去,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先烈们的可贵、可敬之处就在于,他们淡泊名利、甘耐清贫和寂寞,不管身边诱惑多少,不管荣华富贵多高,他们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在平凡之中我们要有着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我们要有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要有对工作、对时代极强烈的责任感。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中,也许有不少人会感到迷茫,也时常在苦苦追问,作为党员应该怎样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浮躁、坚守着清贫。其实寂寞和浮躁往往是孪生兄弟,浮躁的人最容易感到寂寞,也最难以耐得住清贫。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今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该重温先烈们的故事,重走他们的历程,重新找回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品质,破茧成蝶。重读先烈,就是给我们作出了最好最响亮的回答。历史赋予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站在新世纪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法官,更要有对党的法治事业的耿耿忠诚,对指导具体司法行为的崇高法治理想和对廉洁公正的思想品质,从而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也许我们很难取得像革命先烈那样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们却可以像噶巴草那样坚守着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甘做清贫人,拥有寂寞心,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人生的价值,在平静工作中挥洒人生的激情,在平常工作中收获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