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9点20分,开封县朱仙镇某村委大院,一起赡养案件临近开庭,但是原被告都迟迟不见踪影。案件承办人朱仙镇人民法庭庭长李冰的心情就像这闷热的天气,焦躁不安。
“能不能再调解一次,我们不想让媒体和人大代表参与进来。再说一开庭,十里八乡的人来看,家务事传出去,我们的面子也搁不住啊。”电话里,85岁的原告袁某的代理人向李冰庭长提出了请求。
这起赡养纠纷在农村再普遍不过了。寡居的袁老太太育有四女三儿共7个子女,老伴和第三个儿子先后在多年前去世。现在,老太太由两个女儿共同出资在开封市一所养老院生活。这次,老太太状告两个儿子,要求每个儿子承担其2013年住院医疗费7000元,自2014年6月起每人每月承担赡养费500元等要求。但袁老太太的一个儿子田某认为,自己为其父亲养老送终,已经尽孝。按照当地风俗,母亲应由其他兄弟姐妹赡养,自己不再承担其他义务。
因原告和部分被告行动不便,开封县法院原定巡回开庭到原被告的居住地,并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省人大代表代鑫波、张贵山,市人大代表赵发奇、单进义等旁听庭审,使人大代表近距离地了解审判工作,知情知政,实现面对面的监督。谁知一切准备停当,原告却打起了“退堂鼓”不愿参加庭审,要求现场调解。
“不管开庭还是调解,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矛盾,调解纠纷,今天先调解,真不行的话,再开庭。” 面对突发的情况,陪同人大代表一同旁听的开封县法院院长李鸿斌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李冰庭长主持双方进行了调解。历经长达近5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袁老太太的代理人在子女们的见证下欣然撤诉。
“尽管这是一次未开成的庭审,但是,我们亲眼看到了基层法官为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家庭关系,所做的努力,所流下的汗水,知道了法官的不易,打心眼里敬佩他们!”郭建华代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