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案件时空

夫妻生气闹离婚 不养儿子上法庭

  发布时间:2014-03-26 17:37:26


  孩子本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是开封县法院杜良法庭遇到的这对要离婚的小夫妻争着不要儿子的行为却让人不解......

  婆家娘家组团来离婚

  “离婚就离婚,这年月谁离开谁都能过,但是有一点儿,孩子我不要,你养孩子。”

  “我养孩子,你想得美,你是孩子的妈,你不养谁养?别忘了孩子还不到两岁,按照法律规定孩子也该归你养。”

  3月5日,一大早开封县法院杜良法庭大门前就聚集了男女老少一大群人,其中有两个年纪大约二十多岁的男女吵得最凶。

  正在办公室打扫卫生的庭长王忠贵赶紧走出屋门,“有事儿到屋里说,站在外面怪冷的。”王庭长把大家让到了办公室,随后示意副庭长陈志军给几名老年人让座,并把一杯杯热茶送到了他们手中。

  “说说吧,你们这么多人来这儿想解决啥问题?”看到双方情绪有所缓和,王忠贵切入正题。

  “我们要离婚,已经商量好了都同意。”年轻的女子抢先回答。

  “到民政局去吧。”王忠贵一听事儿挺简单。

  “可是她不要孩子。”小伙子有点儿急。

  “她不要,你要。”王忠贵建议。

  “我不能要。”小伙子声音小了下来。

    “你不要,谁要?”三个人的对话惹怒的跟着来的娘家婆家人,一时间又是吵声一片。

  都是外出打工惹得祸

  原来,来离婚的小夫妻家住离法庭不远的曲兴镇苗营村,男的叫赵刚,女的叫刘丽。两人2012年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在儿子刚过完百天,刘丽便把儿子留给婆婆,自己随兄嫂到千里之外的安微合肥做生意去了,赵刚则和工友一同到了上海的一家工厂打工。

14年春节,在儿子浩浩刚刚能够步履蹒跚走上两步,小嘴可以咿呀学语时,刘丽和赵刚回到了家乡。

  “赵刚,上海你别去了,过了春节我们一起到安徽哥哥嫂子开的服装店投资做生意好了。”刘丽在一次吃过晚饭后和赵刚商量。

  “在上海,我干的好好的,不想到你哥嫂那里,都是亲戚,处不好会闹矛盾,不值当。”赵刚说出自己的顾虑。

  “你就是不想掏钱投资,说那么多理由干啥?”刘丽一脸的不悦。

  “我不想投资,怎么了,不想做生意怎么了?”赵刚顿时大怒。两个人越说越多,越吵越凶,一气之下,刘丽回了娘家。

  回到娘家的刘丽把小两口争吵的原因和父母兄嫂一说,父母兄嫂有些生气,觉得刘丽的一番好意被赵刚当做驴肝肺于是,一家人找到赵刚家,后因话不投机,两家在村里大吵大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法官悉心调解小夫妻破镜重圆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王忠贵和陈志军意识到,赵刚和刘丽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之所以走到要离婚的地步,一是因为二人因外出打工长期分居,夫妻感情可能有所淡化,二是双方家人的参与激化了矛盾,考虑到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关爱,王忠贵决定案件暂且不立,先做诉前调解。

  “说说不要孩子的理由。”王忠贵没有直接劝说二人打消离婚的念头,而是从孩子着手,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

  “俺哥去年因病去世,嫂子也走了,年幼的侄子由我母亲养着,我经常在外打工,如果把孩子留给母亲,她会吃不消的。”赵刚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按照农村的习惯,儿子是他赵家的根,我不想带走。”刘丽摆明了自己的观点。

  “孩子给我养好了。”王忠贵开了个玩笑。

赵刚和刘丽不好意思的笑了。看到两个人的脸上趋于平静的表情,王忠贵与陈志军便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给双方做工作,结合实例从做父母应担当的责任、承担的义务,到家庭和睦与否对子女成长的利弊、离婚会给子女造成生活、心理上的创伤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讲解。更叫绝的是,正在调解接近尾声时,书记员仝鑫居然把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浩浩抱进了调解室。

  “爸.....爸,妈.....妈”听到小家伙奶声奶气含糊不清的叫喊声,刘丽流着眼泪一把抢过孩子,赵刚也忍不住眼圈一红,伸手去接孩子。看到一家三口偎依在一起,王忠贵悄悄的退了出来......

  后续

  赵刚和刘丽抱着孩子离开了法庭,十天之后,王忠贵拨通了曲兴镇苗营村村主任老赵的电话:“喂,老赵,你们村赵刚和刘丽现在关系怎么样?”“挺好的、挺好的,经过你们的调解,现在他们不在闹离婚了,并且两人已经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打工,正如你们所说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哈哈......”电话那头传来老赵爽朗的笑声

责任编辑:贺梦然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