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3日,《法制日报》在第5版以《开封法警完成值庭任务282次提押被告人行驶两万多公里--17年未发生脱逃自伤自残事故》为题,专题报道了开封中院法警支队的法警17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忠实履行维护审判秩序、安全检查、押解等职责,保护着法院机关、法官、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开封法警完成值庭任务282次提押被告人行驶两万多公里
17年未发生脱逃自伤自残事故
从看守所押解出被告人、在审判庭维持秩序、时而还要承担执行死刑任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略显神秘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没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法警支队成立17年了,要说故事那真是多得数不清,但还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副政委李洪笑着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平静无奇的平安才是我们的追求!”
充当“肉盾”保护被告人
值庭和机关安全保卫是法警一项最日常也最重要的任务。但这两项工作也时刻充满着不确定,特别是遇到故意杀人、伤害类案件,被害人亲属的情绪如同遇到火苗的汽油一样极易失控。法警们往往需要在第一时间充当被告人的“肉盾”,保护他们的安全。
2012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通许县法院开庭审理上诉人张某故意杀人一案,开封中院的法警负责值庭警戒,当时旁听人员有60余人,仅被害人亲属就有20余名。
庭审结束后,押解法警李军胜和同事通过押解通道时,被害人亲属强行冲破警戒线,其中1人一脚踢碎了玻璃墙,飞出的玻璃碎片将李军胜的胳膊划出一条长约8厘米的伤口,顿时鲜血直流。
李军胜忍着疼痛紧紧扣着被告人的胳膊,同时用自己的身躯替被告人挡住雨点般的拳头和口水。事后,面对家人心疼的眼神,李军胜却轻松地说:“比起被告人完好无损地受到公正审判,我们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开封中院法警支队完成值庭任务282次,提押被告人行驶里程两万多公里,出警1400多人次;处置扰乱庭审、办公秩序等突发事件58次,出警370人次,为司法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人性化关怀彰显法律温情
间歇性精神病人胡某,因为争地用菜刀把自己的堂弟杀死。在开庭押解途中,他一会借口车速太快,自己晕车;一会借口车速慢,自己也难受,故意刁难法警刘勇、邓东宏。
因为身体原因,胡某体味难闻、鼻涕不断,遇到谁就往谁身上抹。可是,刘勇、邓东宏不怕脏,不嫌弃,仍贴身押解。开庭时,他们还对被告人进行安抚,保证庭审顺利进行。
李洪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说:“法律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作为法警,我们让被告人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他们人性化关怀,让他们内心受到触动,切身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提审被告人鲍某故意杀人一案。提审快结束时,鲍某突然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法警许柏林、赵峰立即将胡某平放在地上,一面严密监视鲍某的一举一动,一面拨打急救电话。
医护人员到达抢救后,鲍某的病情得以稳定。还押途中,鲍某感动地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还要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自己就给自己判‘死刑’了。”
法警夫妻训练基地度蜜月
“要想战时不流泪,就要平时多流汗!”开封中院法警支队警政科科长王保国说,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法警们必须依靠平时大量的业务技能训练,才能保证措施应对得当。
崔莹莹、陶星宇是一对法警夫妻。2011年,他们的新婚蜜月恰逢全市法警技能大练兵展开。陶星宇说:“新婚蜜月一起参加大练兵,会让我们牢记一辈子。”
擒敌技术中的过肩摔是训练的必修科目,可是陶星宇嫌丈夫摔劲太小;到自己摔崔莹莹时,按照丈夫的话就是“她用着把我摔零散的狠劲摔”。
正是靠着这股子刻苦训练的劲头,法警所有业务技能要求都转化为实战能力。
除大量日常技能训练外,法警支队还将业务技能大练兵、大比武贯穿全年。多年来,在全省法院法警技能比武中,开封中院法警业务技能评比一直名列前茅,王保国还入选了“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教练员人才库”。
不惧艾滋病被告人敢担当
2011年底,开封中院审理阮某等17名被告人贩卖、运输毒品一案,其中阮某等14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利用艾滋病人的特殊身份,将毒品装入避孕套吞进肚子里运输贩卖。
法警们还是第一次面对如此众多的艾滋病被告人,如何押解、值庭,都是难题。谁能保证这些绝望且连命都不要的被告人,不会突然扑上来咬人一口?
但是,法警们没有退却,党员法警踊跃要求执行任务。支队专门邀请了市疾病控制中心医生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为法警们配备了手套、口罩和简单的防护服。
庭审结束后,旁听的阮某亲属低声对法警谷一凡说:“连我平时都怕与我老公接触,你们就不怕?”
谷一凡回答说:“我们也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但是,我们是法警,就要敢于担当一切。”
17年来,开封中院法警支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司法警务保障任务,从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现象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自伤自残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