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花烂漫到生命的枝头挂满秋实,27年的平凡岁月,这位家务清官始终把司法为民的情怀化作甜蜜的微笑,问一声好,让一个座,道一声再见,让破镜重圆,让老有所养,让人性更加真诚和温暖。这就是一位从基层法院走出的被誉为调解专家的女法官,开封市顺河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王军华27年来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真实写照。
自1985入选法院工作以来至今她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直到庭长,由于成绩突出,她被评为全国办案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十佳法官、河南省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全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河南省金牌调解能手、两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等荣誉。2012年她还荣登爱岗敬业中国好人榜。
科学办案提高服务
小案连着民心,小事连着大局。基层法院接触的大多是零零碎碎的民间纠纷,而且当事人又常常是祖辈相邻的乡亲,如何运用调解手段化解调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27年来她善于总结审判经验虚心好学,归纳出“吃透案件、抓住关键、宣法析理、把握心理、互相结合”的调解原则,总结出了耐心加技巧疏导法等十几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民事调解工作方法,这些方法使得她每年所办案件调解率都保持在95%以上,所办的案件均无错案、无信访、她还多次入选全省法院调解技能讲师团在全省各地法院进行巡回授课。并多次被省高院推荐到省法官学院为全省各法院的法庭庭长及审判员进行调解技能方面的授课,并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办案就是服务为民 ,再累再苦也值得
27年来她审结了5000多起案件,参与审理了1万件以上的案件。作为庭长她几乎要参加庭室所有案件的合议庭,担任审判长并批改法律文书,每年要参与审理各种案件几百余起,高强度、高效率,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些高效率高质量高付出的背后,也给她带来了一身病痛。如颈椎病,腰椎病、甲亢和类风湿关节炎经常困扰着她。去年12月份,她肋骨摔断了,却缠着绷带忍着剧痛坚持开了三天庭,审理了六起案件,使当事人备受感动。今年春节前夕她为了让57位农民工兄弟拿到工资过个好年,她抱病坚持工作,除夕前当农民工高兴的拿到101万工程款时,她却累倒在审判大厅,被农民工送至医院。
心中装着百姓 她就是百姓的贴心人
为了服务好辖区内19个少数民族群众的诉讼, 27年来她走遍了辖区内每一个角落,了解民俗、掌握民情,悉心倾听群众的诉说。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她把百姓法制课堂搬到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为了减少群众诉累,她把印有她电话号码的卡片发放给管辖区内每一位群众家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群众有问题打电话咨询,都能听到她热心、耐心、诚心解答问题的声音。处处为群众着想是她的办案宗旨,在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时,她获知原告被撞成重残,生活不能自理,她就把调解工作安排在原告炕头前;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案件时,为了减少当事人经济损失,她冒雨和当事人一起将一袋一袋沉甸甸的水泥转移到仓库……。
为企业保权益,执着付出换来福星赞誉
进法院27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民事审判第一线。她热爱审判事业、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工作中牢固树立办案就是服务为民的理念,把司法为民的情怀化作清风细雨,尽心尽力的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
在审理开封某公司诉重庆某铝业公司承揽合同一案中,立案的当天,她就带着法官顶着酷暑就坐上西去重庆的列车。经过25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于次日下午5时到达山城重庆。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就冒雨背着行李直奔工商局,查询注册登记的情况,伴着工商局下班的铃声才走出营业大厅。由于劳累加上淋雨当晚她就发起高烧。低血压竟然达到103,可为了早日为企业追回欠款,第三天一大早她又带病去金融机关查询被告单位账户,经过来回穿梭,最终查封了被告账户存款115万元。跑了一天的路程,病情加重了,头昏脑胀四肢无力,但为了节省时间她忍着饥饿和疲惫,又直接去被告单位,将相关手续送达给被告,当即进行了询问和调解。坐了三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回到宾馆晚上11点多了,第四天一大早乘车又到被告单位,经过长时间的聊天,这位负责人转变了态度,表示愿意和原告方进行调解。她就马上给原告方负责人打电话进行沟通,经过反复劝解双方的意见基本一致,为了尽快解决案件,就近找个复印社,将双方的意见拟个协议,然后发传真传给原告。最后经过反复商议,被告愿意支付原告退款及赔偿金共计110万元,原告放弃部分赔偿金,双方单位对协议盖章认可后通过传真机进行了交换,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八点经过一天的劝解案件最终有了结果。第五天一大早被告负责人及会计就带着汇票到银行,在法官办理解冻手续的同时,将退款及赔偿金110万元汇到原告账户上,此案调解结束。她在连续奋战5天后,终于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圆满解决一起经济纠纷。迄至今日王军华已为辖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几千万元,被很多企业称为能带来光明的福星。
真心便民 真情利民 时时处处为民着想
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是她办案中时时刻刻牢固树立在心的司法理念的宗旨。为了方便当事人牺牲自己利益利用休息时间及节假日进行办案更是寻常事。在这种理念下加上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得她在处理案件时总能找到双方当事人的弥合点和调和点,在良好的调解氛围下化解开当事人之间的隔阂,最终使得案件不但能得以调解解决,也将司法和谐在办案中得以彰显。
去年夏天王军华收到一封由无锡市邮寄来的快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起诉状。原告无锡市某一民办小厂曾于2000年向被告开封某公司供应控压机,货到后被告未及时付款,原告多次追要,被告于2005年仅支付了6000元,下余13万元至今未支付。无奈原告将被告告上法庭。由于厂里资金困难,特将诉状寄至法院。收到信后王军华迅速与立案庭联系,由立案庭审查材料后迅速进行立案并转至庭里,王军华随后抓紧时间与被告联系。经过多次做工作,被告单位同意还款,王军华立即打电话通知原告来法院调解。因原告委托代理人并未按时到庭。事隔数日,原告代理人王某某临近中午突然来到法院,考虑是外地人为节省原告资金,王军华立即安排被告方来法院调解,由于原告代理人是无锡人,且说话被方代理人听不懂,因此双方交流极为困难,最终通过书面语言交流,双方达成还款协议。被告同意将欠款一次性付清,但就案件受理费问题双方又发生争执。王军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南方语言同原告方负责人打电话进行调解,又同被告方负责人打电话沟通,希望他尽快偿还原告欠款。经过努力双方彼此让步达成了协议,此时已过下午一点钟。考虑原告经费困难,无久留开封之意,王军华就让原告方代理人去火车站买票。自己则利用午休时间制作调解书,并打印了调解书,下午一上班,原、被告领取了调解书,被告拿到对方支付的欠款支票时激动地留下了眼泪,感叹的说没想到我们试着寄一封快件,你们就帮我们追回了多年的欠款,随后,向王军华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让躬让她为之感动,也为之震撼了许久。
一切为了工作 顾虑百姓辜负亲人
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女人,作为基层法院民庭庭长在管理好各种事物的同时每年审结案件都在百起以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她最清楚,听着同志们说她整天精神抖擞、好似一个上了发条的办案机器时她总是苦笑不语。谁家也没挂着无事牌,当亲情与工作冲突时,她选择的是工作,为此丈夫总称她是工作狂。去年五月份年迈80的母亲心脏病复发需做心脏手术住院治疗,家人告之她时她却还在千里之外奔波办案,当她连续5昼夜的奋战带着疲惫、带着为企业追回几百万元欠款的好消息来到医院,看到躺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身上多处插着导管的母亲,愧疚和自责像无数颗银针深深刺痛着她的心,她终于忍不住了,泪流满面跪在了母亲床前…… 为了工作,她顾虑了百姓却辜负了亲人,但缘于对这份工作的无限热爱和赤诚让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能公正审理好每一件案件,将群众纠纷的心结打开,换回一次次舒心的微笑,即使再苦再累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