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飞来横祸,夫妻顷刻间天人永隔,贫弱妻子带着二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丈夫的死亡赔偿金与年迈的公婆对簿公堂上演了一出人生悲喜剧,人民好法官,倾情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家庭纷争,被当地群众交口称赞成为一段佳话。
家住兰考县堌阳镇的黄某与妻子徐某结婚十余年,婚后育有子女一双,儿子12岁,女儿8岁,夫妻感情、婆媳关系一直比较融洽,为了多挣钱给家里创收, 2010年黄某告别妻儿走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2011年底,因为一场车祸,导致了黄某当场身亡,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从此划上了一个休止号。不远千里的奔丧,妻子强撑起虚弱的身体和精神将丈夫的后事处理完毕,回到家中,为了丈夫的死亡赔偿金该如何分配,家庭的纷争又侵袭而来,公婆与媳妇都想要把40余万的死亡赔偿金拿在手中,于是家庭纷争由一开始的争吵发展到双方家人参与大打出手,在化解不开的怨气中,2012年2月28日,儿媳一纸诉状将年迈的公婆告上了法庭。
堌阳法庭的法官们受理这起案件后,意识到这样一起涉及婚姻家庭伦理的民事案件,看似简单的案情背后是情与法,道德与伦理双重的冲突与碰撞,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以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现身说法以点代面教育一大片,能起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完美结合。法官们立案后第二天就驱车赶往被告家中,在向被告送达了诉状后,逯建伟庭长向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解释及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和二位老人拉家常,面对面的促膝交谈拉近了与老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二位老人从最初接到诉状知道儿媳起诉他们的愤怒中逐渐平静下来,到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儿媳的一种不尊重和不信任,将心比心,自己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老无所依,儿媳失去了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这二种伤痛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惨痛,是一种生命里不能承受的起的伤痛,这样的纷争让本来亲如一家水乳交融的家庭关系被自己心中的私欲弄得大动干戈反目成仇,连累了自己,连累了亲友,还落得个全村人看笑话的境况。法官们抓住了老人的和解心理波动,马上请来了村中民调组织及村组领导,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调解工作,在法官们语重心长的话语和乡亲们的朴实的话里,儿媳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二位老人认了错,一家人握手言和,并在法庭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一、二被告于2012年2月29日给付原告徐某,黄某的因黄某某死亡而得到的赔偿金及原告黄某的抚养费共计人民币100000元;二、原告徐某同意儿子暂随二被告共同生活,其得到的黄某某的死亡赔偿金及儿子的抚养费共计人民币60000元,以儿子名义以定期6年存入银行;原、被告双方均不得提前支取。该笔款到期后由原、被告共同支取;三、原告徐某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至此一起民事纠纷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