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想起大鼓书

  发布时间:2008-07-04 08:49:27


                                    

晚上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忽然想起农村夏夜的大鼓书了。作为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基本上都听过大鼓书。当时农村好多地方没有通电,没有啥娱乐方式,看场电影就象过年一样, 听大鼓书就成了奢望的消遣方式。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茫茫夜色中升起缕缕炊烟,大街和小院内不时传来孩子的嬉闹声。只听大街上“咚咚”一响,就有人大声吆喝:“唱大鼓书啦!唱大鼓书了……”于是孩子们就扔下手中的饭碗,不顾父母的劝阻破门而出,奔向村内十字大街,那里地势开阔,是说书艺人固定的表演场所。好心人家为说书艺人搬开了桌子、凳子,摆上几个粗瓷大碗,放上一壶开水,艺人打着鼓点招呼听众。

等到人越聚越多的时候,在说书艺人面前围成一圈,村民们放下随身携带的凳子,有的摸来一块砖头垫在屁股底下,有的两腿一盘干脆就坐在地上的,孩子们则骑在墙头或者树叉上。看看听众来的差不多了,说书艺人开始清起嗓子,左手上抬打快板,右手敲起大鼓,而一旁的副手则拉起板胡。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响起,嬉闹的人群顿时静了下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说书艺人说唱的内容无非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呼延庆打擂》、《包公案》等传奇故事。至今好还清晰记得有一个说书艺人说唱的是历史小说《薛丁山征西》,我连着听了三个晚上,结束都在午夜时分,每次都是在曲终人散时恋恋不舍的离开书场。

说书艺人往往在说到高潮时停下手中的鼓点,喝上几口水,而听众则眼巴巴的盯着艺人,盼望着其尽快说下去。说到精彩处,大人们往往拍上几个巴掌,孩子们也起哄似的乱拍。说书艺人手中鼓点咚咚,快板紧一阵慢一阵,老汉们听的入了迷,口水淌下却浑然不知,有的孩子则在妈妈怀中进入梦乡。一场书说下来,忙的说书艺人额头出汗,嗓子变哑。什么时间听说书人说到精彩处,故事就要告一段落,往往是“欲知后事如何,切听下回分解”。说书艺人向人群鞠躬,并说上几句客气话,书会就结束了。老汉们砸砸熏黑的烟袋锅子,别在腰间,双手后背,互相招呼着就回家了。

第二天,说书艺人就开始上门收粮食,淳朴的村民往往从自己并不丰盈的口袋内用大瓷碗挖的满满的,送与说书艺人做干粮,出门说书卖艺往往是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混碗饭吃填饱肚皮罢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娱乐设施不断出现,说大鼓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别说听书的了。从新闻媒体上看到马街书会的盛况,我想那无疑也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很少再有人在静谧的夜晚用心去听听唱了许多年的大鼓书了。带给我们的怀念很多很多,而儿时乡村的大鼓书是那么的牵动着我的怀旧思绪,怀念那个美好的年代,怀念那记忆深处的大鼓书。

责任编辑:马中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