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文艺天地

随笔

老 水 壶

  发布时间:2011-09-15 15:09:25


    前天,因为一起普通的赡养案件,我跟随法庭的同事下乡采访。在办公室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竟然看到一个绿水壶,墨绿色的背带,斑斑驳驳的壶身,上面落满灰尘,静静的躺在那儿。看到绿水壶的那一刻,顿时勾起我久远的怀念,想起我记忆中的老水壶。

    我就读的村小学,位于村庄二里多远的一条小河边。校园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两排矮矮的瓦房,一片高大浓荫的杨树。因为学校远离村庄,没有饮水用的井。孩子们口渴时,往往在下课后三五成群的赶往离教室几百米远的付李庄村,寻到一户没有院墙的村民家中,提起压井杆,“呼哧呼哧”压上一阵子。等井水出来后,顾不上拿瓢或者瓷碗,用手直接堵住出水口,一股清凉可口的井水就进入口中。那个凉那个甜,简直没法形容。等都喝过之后,小伙伴们才分别拿出手中的瓶子小心的灌满,拎着回到教室。孩子们背的盛水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白酒瓶,有啤酒瓶,还有塑料壶。而我当时拎的却是让孩子们羡慕不已的绿军用水壶。

    水壶是小姑夫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纪念品,见我十分喜欢,姑姑就送给了我。壶是墨绿色的,上边一条绿色的背带,下边编织成十字架形状,将水壶紧紧箍在中间。灌满水后往身上一背,十分神气。每次吃过饭去上学,母亲将水壶往我身上一挎,我都开心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学校。当时的孩子们都喜欢穿绿军装,带绿军帽,让父母剪块小红布制成红五星和红领章,我也不例外。小伙伴们走在路上,挺着胸脯,摆着手臂,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在教室里,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水喝的。家庭条件差的,连一个酒瓶父母都不舍得给。于是每当我们在下课后开心的喝水解渴时,有不少的孩子眼巴巴的看着。除非关系特别好的,一般情况下自己带的水是不会让别的孩子喝的。当时还十分流行糖精,五分钱一小包,用手轻轻捏上几粒,放在盛满水的水壶中。等完全融化后,轻轻上下晃几下,满壶都是甘甜的井水。不知从那一天起,学校还盛行用作业纸换水喝的习惯。一张纸可以换一口水,至今想想还感到十分好笑。每逢下课时候,我身边都围着不少小伙伴,手里拿着几张干净的作业纸,等着换水喝。仔细查过张数后,我双手拿着绿水壶,将壶嘴放在其嘴边,一边数着数,一边捏紧水壶,防止其狂饮猛咽,多喝几口。等一壶水喝完之后,我的手中也换来一沓厚厚的纸张。那个场景,至今还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起那个开心而多彩的童年。

    小学毕业后,我和小伙伴们各奔东西,老水壶也渐渐淡出我的视野。偶尔回到家中,我会问起母亲老水壶在哪。母亲说水壶带子断了,后来壶身的颜色也渐渐掉色了,再后来就不知道遗失在那个角落里了。每每想起,心中都涌起几许惆怅。与其说是怀念老水壶,倒不如说是怀念那个多彩的童年,怀念儿时那开心的往事。老水壶,你承载着我多少希望和梦想,无论何时,我都无法忘记你。

责任编辑:赵根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