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文艺天地

“谢师”何必都用“宴”?

  发布时间:2011-07-11 11:09:14


    又到一年高招录取时节,随着一份份录取喜报的纷至沓来,不少宾馆、酒店也相继打出各种规格的“谢师宴”、“感恩宴”,而学生和家长们也相继邀请、攀比老师“赴宴”。笔者认为,“谢师”不一定非要用“宴”。“谢师宴”对于孩子们在今后的健康成长中可能会起到负面影响,以这样的方式来“感恩”,不要也罢。

    以“谢师宴”的方式来感谢辛勤教育自己成长的老师,在当前社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通过数载寒窗培育之恩,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结下深情厚谊,学生学业有成,其中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作为学生和家长,采取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谢师”非要用“宴”的形式来表达的话,难免会助长大操大办的歪风,助长不良的人情消费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们在今后的金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师生之间在临分别时谈天叙旧,也未尝不可。如果非以“谢师宴”的方式,越来越讲排场,越来越摆阔气,互相攀比,你请客,我送贵重物品,你1588的包桌,我5880元的豪华宴,种种方式简直将感谢老师的方式演绎的登峰造极,令人瞠目结舌。

    爱心无价,真情永恒,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师生之间,需要的是最纯真、最纯洁的师生之情。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登门向老师鞠躬道谢;可以动手制作纪念卡片,赠送给老师;可以购买小纪念品;可以送水果、鲜花;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笔者认为以这样的“谢师”方式更文明、更温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才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果过早刮进学校的“人情风”“攀比风”,将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与学校和社会的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是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必须坚决摒弃。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净化家庭环境,在“人情风”“谢师宴”愈加盛行的今天,孩子的家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觉抵制社会歪风邪气的侵蚀,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其次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力度,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担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最后还要全社会进行齐抓共管,将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管理,坚决刹住这股歪风,给孩子成长世界一片净土。千万别以“宴”的方式来“谢师”,从而污染孩子们单纯的心灵。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