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开封频道讯 6月16日,杞县法院付集法庭法官经过六个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将一起赡养案件成功调解,兄弟三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母子之间和好如初。
今年83岁的李占花老人,家住杞县板木乡武旗村,膝下三子二女。老伴早年在外工作,李占花就自己一人在农村老家将几个孩子辛辛苦苦拉扯成人。老伴去世后,李占花老人与大儿子刘守军一起生活。后因家务琐事,老人就搬出刘守军家,在村子东南角找一处荒地,盖间简易小屋,靠政府救济的遗属补助生活。随着时间推移,老人年迈体弱多病,她多次向儿子求助。儿子们就赡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李占花的生活费用也迟迟得不到解决。无奈之下,老人来到十多公里外的付集法庭,将三子二女告上法庭,要求其共同承担赡养义务。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魏孝奇多次前往被告家中进行调解,但是两个被告在外地打工,双方就是拢不到一块。6月15日傍晚,通过偶然的机会,魏孝奇听说被告从外地回家收割小麦,认为这是解决老人赡养问题的最佳时机,就决定于次日一早前往被告处。
武旗村位于杞县最南部,与太康县龙曲乡接壤。位置偏僻,路不好走。警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后,才来到被告家门口。魏孝奇、于云峰分别将被告刘守军、刘六、刘革命叫到李占花栖息的小屋前共同做调解工作。看着母亲将自己告上法庭,三个儿子心中也是十分难受和激动,争着诉说自己心中的委屈和困扰兄弟多年的家务琐事。看着这种场景,法官耐心进行倾听,让其彻底进行宣泄。等到几人将家务事说的差不多时,魏孝奇就耐心而又严肃的对被告讲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讲赡养方面的法律规定,讲不承担赡养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羔羊跪乳,乳鸦反哺,面对着将自己抚养成人的亲生父母,作为儿女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尽自己的赡养义务呢?人都有老的一天,都渴望儿女伺候在身边,都需要亲情。在法官娓娓动听的话语中,兄弟几个的嗓门渐渐都低了下去,羞愧的地下头。鉴于李占花老人每月还领取着150元的遗属补助,经调解每个孩子每月再给老人50元生活费,每人年再给老人送100斤小麦,大病费用另外计算。
协议达成后,时间已经临近下午2时。看着长时间伏在砖块蹲着办公的法官,老人和几个孩子十分感动,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相互之间说话时也少了几分冷硬,多了几许宽容。三子刘革命当场将自己应该兑付的小麦给老人用板车拉了过来,同时还非要留法官在家中吃饭,被婉言谢绝。临走时,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村头还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