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法官治好了俺的病

  发布时间:2011-06-10 14:03:47


    6月2日上午8点钟,尉氏法院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条棉被,一位老人躺在被子里神情恍惚,泪流满面,他们既不是立案子,也不是打官司,他们是来找法官给老人治病的。

    接待老人的是老庭长李鑫,他推掉已经安排好的庭审,抛开所有的繁忙耐心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原来他们是父子三人,老人拄着拐杖,由两个儿子搀扶着来到李庭长的办公室,李庭长忙给他们端茶倒水,热情让座,自己坐到了靠近老人的沙发上,握着老人的手说:老先生,我是法官李鑫,你有事啥情况啥委屈都给我说说吧,我们法院会尽力帮助你的。

    老人用疑惑的的目光细细打量了一会,当看到李庭长制服上的国徽时突然眼前一亮,揉揉鼻子打开了话匣子:我叫张玉祥,是城角梁村民,我从小父母双亡,9岁开始参加抗日,15岁参加革命,20岁入党,参加过抗美援朝,上过前线,解放后在村里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但我经常听收音机,胡锦涛主席政策好,现在种地不用交税了还补钱,真好,我老了老了赶上好世道了,你不知道,我放了好多红本本,有入党证、还有我参加革命的手续、光荣证……一阵语无伦次的絮叨,听得大家一头雾水,但是李法官却全神贯注的盯住老人的眼睛面带微笑在耐心地倾听。突然,老人嚎啕大哭起来,伤心欲绝地痛斥老伴:“她把那些入党证红本本都骗去了,没了这些东西,我感觉心里被掏空一样,觉得这辈子我都白活了,你说几十年的老伴她怎么能这样做”。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两个儿子给我们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老人今年82岁,从小参加革命,当了大半辈子的村支书,得过很多荣誉,入党证、交党费证明、以前所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章有几十个,他都珍藏着,10多天前他们搬家时,他把这些东西交给了老伴,后来找不到了,结果老人像受了刺激,以前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现在突然走路变得气喘吁吁、说话胡言乱语,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身体没啥大毛病,只是精神受了点刺激,得找个他相信的人开导开导,于是两个儿子找遍了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做老人的思想工作都不管用,于是想起了党和政府,来到法院、找到了法官。

    虽然超出了法院的职责管辖氛围,但是看到了老人呆滞无助的目光,两个儿子充满期盼的眼神,李庭长内心那根善良柔软的神经被触动了,他花了1个多钟头倾听了老人的“疯言疯语”,时而真诚的点头,时而会心的微笑,深深的理解老人坎坷的一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位老党员老革命对党和国家的一片忠诚,老人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忘不掉过去,要找到那些凝结他辉煌历史的证件。

    李庭长握着老人的手,和风细雨的说:“我知道了,你是一个老党员,从小抗日参加革命,干了一辈子支书,为党和群众做了很多贡献,挺不容易的,也很让人佩服,现在咱虽然老了,不管恁多事了,但对党和国家的忠心没变,那些证件和荣誉不会丢,肯定是放忘地方了,万一真丢了,我找有关部门给你补上,你放心,这事交给我,你给我点时间,我一定帮你找到给你送去。”老人感激地笑了。

    接着,李庭长又给两个儿子安排,回去把手续证件好好找找,真找不到,找一些证件和荣誉证书写上老人的名字,用善意的谎言哄哄老人,只要心结打开,说不定会慢慢会好起来。

    过了两天,老人的两个儿子拿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一本发黄的党员证和一沓证书交个李庭长,经过涂改填写的荣誉证书虽不能以假乱真,但对一个老眼昏花的老人已经是莫大的安慰。当李庭长驱车赶到张玉祥老人家里亲手将这些证件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凑到眼前仔细辨认,禁不住热泪盈眶:大声喊着“哎呀,就是我的名字”,就像找到自己丢失很久的孩子,简直是如获珍宝,而后又小心翼翼用手绢一层又一层裹好放在一个铁盒子里搁在了枕头边。临别时老人拄着拐杖将我们送出院门,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满足,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