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文艺天地

一路上有你

  发布时间:2010-08-10 17:12:53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就算是注定要与你分离……”耳边一次次想起那熟悉的歌。每每此时,我都会想起你---《公民与法》,你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又像是一位温柔的姐姐,时刻在关注着我的成长。一路上有你,我宛若在沙漠中跋涉的小骆驼,不知疲倦,不知辛劳。

    10年前的夏天,我从河南省司法学校毕业,分配到一家基层法院。尽管它位于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县城,也足以令我自豪和兴奋。那是的我,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热血沸腾,青春、正义、公正,这一串串火辣辣的字眼是那么的冲撞着我的胸膛。

    去法院报道那天,我满以为凭着自己的自荐材料会留在院机关,做些写写画画的文字工作。谁知,见到政工科长后,他平静的对我说:“你明天到高阳法庭报到。”听到这,我当时就懵了,从省城读书,到毕业参加工作,再到最基层的人民法庭,当时我的心犹如掉进了冰窖,冷冰冰的。看着领导不容商量的口气,我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上午,坐上庭里那辆破旧的昌河车,我来到位于县城40余里的法庭报到。高阳法庭位置偏僻,人员少,业余生活贫乏。那段日子,我的心情怎么也调整不过来。每天下班后,我都是法庭的“常驻大使”,与孤零零的小院相伴。

    庭长孔方不知从哪儿听说我喜欢读书和写文章,就乐呵呵的从自己的办公室收集来一大摞报纸和杂志,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李,你还年轻,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就是处于最基层,也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千万不可消沉。我从司法学校毕业后,也是在最基层的法庭当了4年书记员,法官都是一步步赶出来的。既然你喜欢写东西,在办理案件的同时,多看看报纸和杂志,相信你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工作干得更出色。”

    接过庭长递过来的书刊,听着他宛如师傅般的谆谆教导,我的心中思索了许久。庭长为我收集的书刊有《人民法院报》,有《公民与法》(当时的名称是《检察与审判》)。我漫不经心的翻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几页看下来,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那一篇篇发人深思的案例,那一篇篇见解独到的论文,那一篇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就是在那一刻起,我走进了你,走进了《公民与法》。

    意犹未尽,我又在各个办公室进行翻箱倒柜,找来以前的杂志(你还有一个名称《河南审判》)进行阅读。在别人眼中已经泛黄的旧杂志,在我的手中就成了宝贝,让我爱不释手。以后的日子,我在工作之余就盼望着新杂志的到来。尽管它是每月送一次,只要邮递员的车铃声响起,第一个接过报纸和杂志的就是我。

    结识你之后,我的业余生活不再寂寞,骤然间充实了许多。已经搁下许久的笔也从新拾了起来,把自己身边的案件、办案的感受、体会借助笔墨写出来,然后再鼓起勇气寄到杂志社。稿件一篇篇的寄出,希望也像野藤一样疯长。可是留给我的依然是失望,一篇篇稿子都是石沉大海,无有音讯。在散发着墨香的《公民与法》上,还是没有能出现我的名字。尽管如此,我依然没有灰心,依旧执著的将目光投向你,年轻的心始终坚信: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汗水的背后我一定能叩开你紧闭的心扉,赢得你的青睐。

    两年后的第七期杂志上,我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说实话,现在想起来心情都是十分的愉悦,拿起的杂志不仅刊登了我的长篇案例《官告民,土地维权路漫漫》,文苑栏目还采用了我的一首诗歌《焦书记,泪光中我为您雕像》。一期杂志刊登两篇重稿,让我一下子在院内成了“名人”。主管办公室文字工作的领导就主动与我的庭长谈,想把我调回到院办。经过深思熟虑,我服从领导安排,调到院办从事文秘工作。

    此后的日子,我一门心思扑在文字写作上,经常深入到基层法庭,将我身边可爱的同事那感人的事迹宣扬出去,在社会上树立我们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遇到好的素材,和领导一块到杂志社和报社进行请教,面对面得到编辑老师的指点。在《公民与法》杂志社编辑老师的帮助下,我刊发了不少案例、散文、图片、诗歌。因为成绩突出,十多次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调研、通联、宣传、网络等工作先进个人,也两次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当我一次次站在领奖台披红戴花时,我都不会忘记《公民与法》编辑部老师们对我的关心。正是《公民与法》给了我自信和力量,你就是那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在你的身上,我汲取了能量,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给了我信心:只要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