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16时零5分,我们一行四人结束了一天的下基层活动——从早8点出发,历时8个小时的下村走访。从去年的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兰考法院的下基层走访活动从未间断,一个又一个的企业,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一所又一所的学校,送法、送温暖,已经成为一种从不懈怠的使命。
8个小时的走访,身体的水分在这期间好像已被火热的空气蒸发得一干二净,喉咙象火烧一样疼,真的很想把自己整个都放到冷水里!然而,这一刻,我不允许自己去做其他的。我飞快地敲击着键盘,一边在脑海中回放我们先后三次走访的那个家庭、那个孩子小士涛和那个母亲,一边敲打这个生活在母亲痴呆、父亲聋哑的家庭中的孩子带给我的震动,也一边敲打着那个家庭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欣喜。
去年的6月9日,我们第一次走进那个家,当时的情景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想流泪,也是因为这个家庭,我写下了我的第一篇下乡手记《加油!孩子,我们相信你的坚强》。他们的故事相继在中国法院网、河南法院网、大河网相继转发,因为知道这个家庭故事的人都想相互传递一种爱,哪怕是一丝关心!在那篇手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从外面看,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很是破旧的小院还有人在里面居住。进到小士涛的家,我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不仅仅是惊呆,还有随之而来的一种揪心的痛,屋子里几乎是没有一件像样的生活用品,而一名中年妇女衣衫褴褛,在门下蜷缩着………那时的这个家,房子破烂不堪,甚至已成危房。
那次走访后,小士涛的家一直在牵挂着我们的心,解决小士涛家住房的问题也成了我们的心结。但要建一所房子,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好的事情。为了让他们早日住上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包村干警多次与村委协调,并将他们家的住房情况进行上报。2009年底,恰逢国家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根据他们的现状,政府对其补助5000元,加上村委的组织协调、邻居的爱心捐助,终于在2010年春天,小士涛家新房建好了,一座三间大的住房。
今天我们进到这个院子时,看到那宽敞的新房,门和窗户虽然还没有安装好,但已让这个曾经破烂不堪的家焕然一新。新建的房屋外墙贴了瓷片,院子里晾晒着今夏新收的麦子,屋子里虽然简陋但还算整洁。我们走进院子时,小士涛正在屋里睡午觉,听到我们喊他,他揉着眼睛走了出来,看到是我们,他显然很高兴。我们问:小士涛,还认识我们吗?我们是……,没等我们说完,小士涛就说,认识,认识,您不是去年来送东西看俺的法官吗?时隔一年了,而且那天因为要走访几个村子,我们也仅仅是在他们家待了有10多分钟,没想到这个孩子还记得我们。
也许,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当你在泥泞中时那个在前方给你鼓励给你微笑的那些人。
是的,每次下乡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个个村子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是看在眼里,老百姓是喜在心头啊。
“住进新房了,高兴吧?”,我们问小士涛。
“太高兴了!”孩子一脸的幸福。
“学习咋样?有没有不好好学习?”我们又问。
“我被评为学校的“四好学生”呢”,看得出来,家庭的苦难没有压倒这个13岁的孩子,他仍是那么的坚强。
临走时,我们给了他一些零花钱,数目不大,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这些微小的帮助会点燃他对生活的憧憬。我们嘱咐他:好好学习,好好照顾你的妈妈,我们会再来看望你们。
记得,温总理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曾这样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通过小士涛家的变化,是的,现在的苦难不代表将来的苦难,终有一天,我们都会生活的很幸福并很有尊严。
《加油!孩子,我们相信你的坚强》:http://kf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