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了足以让人信服的真理。天下大事,做于环环细节,千里之行,始于足足跬步,不平凡的业绩也来自于每个平凡细节的完美结合。不平凡的事业需要有千千万万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起。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每个平凡的法官掌好自己手中的天平。作为公平正义的代表者,只有安于平凡,才能脚踏实地,才能造就不平凡,才能最终创造社会的和谐。
陈燕萍,一个平凡的法官,扎根基层14年,审理案件30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而且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真正做到了原告放心、被告信服、群众满意,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她这不平凡的业绩背后,却源于她内心的一种平凡内化,源于她公平正义的不断追求,源于她款款的为民情怀,源于她内心的一种极强烈的责任感。
由此,我想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到的“三平”精神,“三平”精神倡导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积强烈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平凡、平静、平常”体现“伟大、激情、责任”,从千千万万平凡人的平凡岗位上的平常事做起,经过认真负责的工作、满腔热情的追求、坚忍不拔的努力,作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作为一名法官,非常有必要在平凡中坚持对公平正义的不断追求;在平静中坚持内在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平常中坚持为社会的和谐的不断付出。
法官要甘于平凡。敢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无论自己处于何职何位,都要像陈燕萍法官那样,要抱着一种“人民法官不是官,只是受民所托、为民解忧的人民公仆!”的心态。要坚决克服衙门作风和特权思想,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时刻不忘记做一名“真情为人民,公正建和谐”的平民法官。要把当事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 解难事,把每一起案件做好、做精,真正地做到案结事了,实现和谐共赢。
法官要保有平静心,作为一名法官,可能会遭遇各种人和事,面对许多的诱惑,需要经常权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但无论何时都要耐得住平静,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时刻纯正内心、宁静心底,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秉持住公心,不被诱惑和利益所左右,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和道德操守。保持住平静的心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人情所惑,不为关系所扰,不为权势所迫,方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内在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怀有对工作的满腔热血,才能更好地把持住内心天平的平衡。保持住内心平静的心底,“不诱于誉,不恐与非”,在法律与金钱、人情等诸多较量和考验面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才能抵制住外界诱惑,明明白白审案、干干净净司法、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做一名真正有益于人民的法官。
法官要守住平常态。 要在平常之中富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底线,作为公平正义的代表者,更应该富有一种责任感。作为一名法官,将案件依法判决不难,但是要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却不容易。在审理案件时,要时刻抱着“案要结,事要了”的责任感,不为办案而办案,要以化解矛盾为己任。陈燕萍之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更大程度上是她具有一种对当事人极强烈的责任感,她会因细小的疏忽主动登门向当事人道歉,她会为了办好案而潜心学习了解群众方言习俗;她为当事人精打细算节省打官司的费用;她会为救助残疾儿童而四处被波,她会为一件案件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而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人民的责任,她不断地付出,最终在她自己的审判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语重心长地要求,“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要树立平民意识,甘当‘平民法官’。司法越贴近民众,人民就越信任司法”。 作为一名法官,要对对群众充满感情,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 解难事。要把公正司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要坚持公正司法,和谐司法 能动司法,把每一起案件都做好、做精。 真正做到原告放心、被告信服、群众满意。要甘于做平凡人,在凡之中的追求不凡业绩;要保有平静心,在平静之中保持对人民事业的满腔热血;要守住平常态,在平常中具有创造和谐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一名法官,要像陈燕萍那样,甘于担任平凡的角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充满激情,恪尽职守、勇于担当,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把自己担任的角色做对、做足、做好。能够在平凡中奉献精彩,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