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小区位于古城近郊,出小区大门不远,就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和错错落落的村庄。每天早晨,天还不亮时,就会听到一声声大公鸡“喔-喔-喔!”的鸣叫声。就是这声声鸡鸣,将我一次次带回到孩提时代,走进那多彩的童年。
当时的农村,经济条件还十分落后。尤其是对于我们老家来说,那可是一个“鸡鸣听四县”的偏僻地方。无论是手表还是收音机,对于村民们来说都是十分奢侈的东西,要想把握时间,无非是看太阳,或者听鸡叫。为了不耽误自家孩子上学,有心的人家往往会喂上几只会打鸣的公鸡,作为“报时”的工具。
我所就读的小学校离村庄不太远,大概有3里地左右。中间隔着一条浅浅的小河,还有一个废弃的砖窑。我与几个发小的童年,就是在这条小河及绿树环绕的校园度过。
每天清晨,随着鸡鸣三遍,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互相叫喊着,匆匆忙忙穿上衣服,拎起书包往外跑。每当此时,爷爷都会在床上唠叨:“还早呢?急啥!”而担心上学迟到的我,往往顾不上听,在唠叨声中跑出家门。此时的乡村,夜色像一张黑幕笼罩着大地。环顾四周,但见满天星斗,远远的东方悬挂着一颗贼亮亮的星星,大人们告诉我,这是启明星。再寒气袭人的旷野,我们奔跑着奔向学校。低矮的教室内,三三两两的孩子纷纷点起了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映照着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着憧憬的脸。老师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述着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故事,期待着我们一个个孩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写自己的人生命运。
后来,随着家庭条件的好转,我家花了几十块钱在乡供销社购买了一台带着钟表的收音机,这可以说是全村的第一台收音机。于是,在以后的日子,爷爷渐渐从钟表上定下时间提醒我上学。一个冬天的早晨,几个小伙伴大声喊我上学。爷爷看看表,才三点多,就告诉他们还早呢。可是他们不听,说大公鸡都叫几遍了。于是我不顾爷爷的劝阻,钻出被窝,穿上衣服,和几个小伙伴背着书包往学校奔去。到了学校,依旧一片漆黑,大门紧闭。原来,小伙伴们听鸡叫听错了。天气十分寒冷,又没有地方可以去,无奈之下,我们几个跑向学校附近的废弃砖窑避风。到附近抱来大捆的棉杆,用火柴点燃,熊熊的火光之下,几个小伙伴偎依在一起取暖。红红的火光下,映着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当初的孩童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家乡的面貌也都是大为改观。当时我们渴望的电灯、电话、电视等也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连当时不敢想的冰箱、手机、洗衣机、小汽车等也走进千家万户,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听鸡鸣看时间,这一古老的计时方法,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可是它所带给我们那代人的甜蜜回忆却是那么的悠远,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听鸡鸣的感觉,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