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笔者有事回老家,在与亲友邻居闲聊时得知当前农村骗婚现象日益增多,严重扰乱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不少家庭为此而负债累累,甚至有人为此走上绝路。
笔者有一堂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娶上媳妇,为此整个家族的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帮其介绍对象。就在这时,邻村有人主动登门,为其介绍了一个家住广西的外地女子。经过媒人介绍,这桩亲事就算订了。堂叔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你1000、我500的凑了15000元现金,通过中间人交到女方亲人手中。于是堂弟就和该女子过上同居生活,亲友邻居也长长出了口气,仿佛通过大家的努力解决了一个老大难。谁料不久,一天该女子借口上镇上赶集,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再也联系不上。直到这时,堂叔才慌了。四处一打听,像堂弟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老家这儿竟然发生了十多起。其中有一户为此给了女方30000元现金,老汉看着空空如也的家庭而寻了短见,好好的喜事变成了丧事。
笔者所在的法院也刚刚审结这样一起农村骗婚案件, 去年6月25日,家住云南的被告人熊某为了骗取钱财,伙同他人,以家庭贫困欲在河南落脚为由,通过他人牵线搭桥为自己找婆家。最后,她与大龄青年蒋某认识,以结婚为诱饵,骗走蒋某家现金20000元。杞县法院以诈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0000元。
通过了解,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类案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利益驱使。这类案件往往女方来自贫穷地区,为了生存,他们认为不花本钱进行的诈骗,不投资,来钱快;二是作为受害方的男方,家庭条件往往比较差,属于大龄青年,身体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如身体残疾,智力低下等等;三是当事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法律观念淡漠。在骗婚案件中,双方谈婚论嫁通常像商品买卖一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才能成交。
要彻底杜绝农村骗婚案件,笔者认为主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力度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及法制观念;二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鼓励外出务工,增长见识;三是司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骗婚的打击力度;四是规范婚姻行为,提倡移风易俗,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俗话说,没有不留下蛛丝马迹的案件,是骗子终归是有破绽可以看出的。作为农村,要识破这类打着婚姻幌子的骗子,要注意调查媒人。看该人在当地的口碑如何,不能让其借机生财。同时要认真了解待嫁女,她们一般都是外地人,要详细的查看其身份证明,在没有弄清楚来人的真实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的为其提供大额聘礼,通过相处了解该人品行,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