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文艺天地

红红的春联儿

  发布时间:2010-02-03 15:00:14


    临近年关,走在乡村集镇,路两旁摆满了卖春联的货摊。看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春联和门神,一下子勾起我对童年乡下过年的情景,春联、门神、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浓浓的年味儿,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  

    当时的农村,实行改革开放不久,很多群众在生活上刚刚解决温饱,对于辛劳一年的他们来说,过年就是一件大事。小孩子慌着过年,大人甚至老年人也慌着过年。过年不仅预示着可以穿上新衣服,吃上平时见不到的白面馍、肉食品,更多的是可以开开心心的享受丰收的喜悦。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故此贴春联也是农村过年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我爷爷在当地是有名的文化人,当过教师,做过会计,可以说是能写会算。在我的印象中,爷爷的毛笔字写的很好,几乎全村的人都拿着红纸找爷爷写春联。因为当时的农村,条件不是太好,好多人都是请来两幅门神,买来几大张红纸,请人为自己家写春联。至今我还清晰记得,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五六,左邻右舍都虔诚地拿来红纸,请爷爷为他们写上几幅春联,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家庭幸福。每到这时,爷爷都会带上老花镜,将小方桌搬到院内太阳下,拿上一把小椅子,备好笔墨纸砚及小刀、木尺,认真的裁纸,做好前提准备工作。我站在一边帮助爷爷干点诸如晾晒之类的小杂活。饱蘸浓浓的墨汁后,爷爷就专注的运笔,在红红的纸上书写着对新春的祝福。不久,“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各一家”“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幅幅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春联就出现在眼前。每当此时,爷爷就会戴着老花镜认真的审视一番,看那个字写的满意,那个写的不满意。在他眼中,红红的春联儿就是农家过年的重要象征。在爷爷写春联时,我家的小院往往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写好春联的人家,拿着一幅幅春联满怀喜悦的走了。而没有写到的,则满怀虔诚和期待的站在一旁,盼望着赶快写自家的春联。

    除夕早晨,就是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时候。奶奶认真地搅上一碗疙瘩汤,让我和妹妹贴春联。在农村,贴春联和门神也是有讲究的。所请来的门神,一般情况下,大门口所贴的门神往往是关羽、张飞、秦琼、敬德等武将,预示着有他们看守大门,一家老小可以平安无事。而堂屋及厢房上则贴上福星、寿星及象征着国泰民安的丰收图画,给一年中增添几许喜庆气氛。贴过门神和春联后,还要在门头上方贴上诸如“五谷丰登”“满园春光”“和睦家庭”等横批。讲究一点的人家,往往还要在横批两旁贴上四个斜方。此外,还要在大门口贴上“出门见喜”,水井上贴上“清水长流”,架子车上贴上“出入平安”,麦囤上贴上“五谷丰登”,牲口屋内贴上“六畜兴旺”,就连院内的墙上、树上也贴上了“春回大地”“春光满园”。不多时,家家户户的院内、门上都是花花绿绿,煞是好看。

    每当这时,我和小伙伴们就相互簇拥,奔走于各家门口,评论着谁家的春联和门神好看,充满了开心,溢满了幸福。农村的春节,在红红的春联儿面前,洋溢着节日的快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外出工作的我已经很少再在农村老家体验贴春联的快乐。爷爷也在几年前离开我们而去,再也不能看到爷爷戴着老花镜写春联,体味不到我和妹妹贴春联的开心。每每想及此,我的心中都是十分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感觉啊!让我永远难以忘记。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