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文艺天地

书 是 什 么 ?

  发布时间:2008-05-23 18:06:00



    书是什么?哲人们有着各自的描述。古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本人对书也曾数次静静地思索过,深知书有好坏之分。出于对好书的痴爱,我想说说对好书的思考,故以下文字中的书也仅指好书。

    书是珍宝。书在增强人们的人文修养方面起着雨露滋润的作用,读书让人灵魂净化、向善向爱、使人成为心灵美好的人。这在不计其数的古今中外仁人志士饱读诗书的实例中可明显看到这一功效。书还象是一个魔幻宝物,成百倍地增加人们的能力。举一例:明代末年,清军攻打明军所向披靡。不料在攻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时受了重创,守城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爱读宋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按照书中的方法制造了一种大炮,结果出人意料地大获全胜,清军势如破竹的气势受到重挫。在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常常为了争夺一本书而苦苦追寻多少年,争斗、撕杀多少次,甚至失去多少条鲜活的生命,足以证实了书的价值与珍贵。人类的发展更离不开书这样的珍宝,它为人类的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插上了展翅高飞的翅膀。    

    许多时候,书这样的珍宝,也很廉价。书是人们只须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买回别人花费巨大精力、代价、心血而制作的珍宝。一部好书,从立意到构思,从观察到思考,从纷纷扰扰、林林总总的事例中思索、推敲、论证、验证,或把作者用巨大辛劳和汗水而学到的经验、获得的技能毫无保留地用文字和图形表达出来,凝集了多么大的价值啊。有的书甚至用去了作者毕生的心血,也就是说作者一辈子全部的劳动就是写了一本书。据有关资料介绍: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经常亲自上山采药,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深入民间调查,不耻向药农、游医、樵夫、农民、渔民等一切内行人请教,同时参考历代医药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加以考证、鉴别,发现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产地、品种、疗效等方面的一些错误,收集整理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很多药物,将大约三十年的研究成果结集成《本草纲目》,先后三易其稿。为了体验药物的效用,他还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一些烈性药。就是这样一本宝书,只须几十元就可从书店把它“据为己有”了,真是太便宜了。

    书还是服务周到,毫无架子,随叫随到并且免收学费的好老师。你怎样地反复让她教你她也不厌烦,她传授给你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会斥责你。你想叫她大清早教你她就大清早教你,你想让她傍晚教你她也按时到来。即便你累了,深夜躺在被窝里想学,她也毫无怨言。她每次这么辛苦地教你,竟都是分文不取。难道你还不感动:多好的老师啊!

    书还很象人的一个器官,确切地说它象是一部分大脑。我们的大脑中不可能记住书的全部内容,但人们却可以随时快速地从书中找到自己看过的、熟悉的内容,特别是做了标记的,划过着重线的,在旁边写上心得的更是轻易就能找到,相当于大脑能够回忆。如果该书丢失,那么其中蕴涵的知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头脑中虽有大概的记忆,但细节无法知道,效果如同大脑受了损伤。

    书是什么,本不想多说了,但还想说说对一事例的看法:伟人毛泽东指挥战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也许是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有条件博览群书。他之所以成为不可战胜的伟人,或许也得益于他的爱读书嗜好。

    书是那么的好,因而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感慨:抽出时间来读书吧,读好多好多的好书吧。别怕别人说你是书呆子,那是他肤浅而嫉妒心态的显现,那是因为他的大脑功能低下而对好书看不懂或看不进的缘故。

    出于对书的过分“溺爱”,我有一个心理,就是很怕别人借我的书,于是在书架上粘贴了张纸,上写:“书是珍宝,概不外借”。

责任编辑:赵根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