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亲情家有女,红尘若比爱心池。”每每吟诵这首小诗,我的心不仅一次次在颤动、震撼。
在这纷繁的岁月,物欲横飞的时代,在这疾驰而去的车辗声里,仿佛听到一个博大而敬畏的声音,感受到一份细微而宽宏的关爱。
宇宙洪荒、星海茫茫。我们居住的地球宛若一颗蓝色的爱心池,你我及万事万物等皆为其中一员。我们因缘而降,因爱而聚。而关照万物一花一草,一鸟一禽,只是形态不同,智商高低,但从生命意义而论,与人无异。
我们共同生活、游弋在“爱心池”中,应该觉得自然而惬意,我们个个应生仁爱之心,存谦卑之怀。不仅要对亲人感恩和挚爱,而且对身边所有的人和物,尤其是弱小、卑微的事物,都不得藐视、轻怠、冷漠,更不可生嗔怒、猜忌甚至杀戮之心。
谈到此处,我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诗可以与其相匹配:“钩帘归乳燕,穴牗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隐藏在这首诗背后的同样是一颗伟大细致的心灵。
苏东坡用一种非常细微的爱来观照万物,诚如林清玄所悟,在他的眼里,他看见了乳燕回巢的欢喜,看见了痴蝇被困的着急,看见了老鼠觅食的心情,也看见了飞蛾无知扑火的痛苦,这是多么动人的心境呢?
我们有很多人,对施恩给我们的还不知感念,对于苦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吝于给予,甚至对于人间的欢喜悲辛一无所知,当然也不能体会其他众生的心情。
比起这首诗,我们是多么粗鄙呀!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较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而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尤其是当今社会,一些人奢侈骄淫,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无论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无论强悍或柔弱动物,他们无所不啖。相形之间他们更加可恶和粗鄙。
最后,让我们心怀敬畏、谦卑之心,再次吟咏这首诗:世有亲情家有女,红尘若比爱心池。劝君收取纶丝线,恐使鱼儿归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