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里

  发布时间:2010-01-05 11:07:54


    已经上午10点了,但零下几度的冷风迎面扑来,带来阵阵凉意,让人们体味到了冬天的寒冷。

    到后院二楼办公室报送完材料,在下楼梯时,看到院里站着两位老人,正在寒风中东张西望。凭借着搞立案接待工作五年的经历所练就的敏锐的洞察力,我看出,两位老人这是还没有找到问事的地方呢。于是,紧走几步,来到老人面前,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老人说想来问问儿子不让盖房的事如何打官司。

    我便将两位老人搀扶到立案庭,给他们倒上杯热茶,先让他们暖暖身子再慢慢说。通过老人的述说,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两位老人来自三义寨乡某村,都已经八十岁了。膝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在紧临老人的宅基地后面盖了座五间房的院落,小儿子和老人一直住在老院里。因为老院的房子年多失修已经无法居住,老人和小儿子便决定把老院的房子扒掉,重新翻盖新房。但老人没想到的是,老房子扒掉了,矛盾也出来了:相邻的大儿子夫妇见老宅基地要翻建,坚决不同意,以要分家业为由几次三番的予以阻止。小儿子对的哥嫂是束手无策,只能整日催促父母来解决此事。两位老人劝说了大儿子夫妇几次,儿子不吭声了,但大儿媳就是不听,并鼓动丈夫不让建房。村委会也进行过调解,但因大儿媳的蛮横也没能做通工作。两位老人在自己持有土地使用证的宅基地上却盖不成房,儿子又听媳妇的话。僵持了一个多月,无奈之下,听人们说可以打官司,两位老人便决定到法院问问如何打官司。一大早,他们就搭乘公交车来县城,但因很少来县城,对县城的路和到哪里下车都不熟悉,坐到北关就下了车,一路蹒跚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法院。

    听完老人的话,为他们杖朝之年还要面临如此的纠纷、还要承受来自孩子的烦恼而感慨。考虑到两位老人和小儿子一家房子都扒掉了,住在临时搭起来的简易棚中,在这样冷的天气中,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日子一定不好过。针对目前的状况,尽快为他们化解矛盾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于是,便将该情况给庭长作了汇报,提出了诉前调解的建议。在得到庭长的支持后,我和同事便带着两位老人前往现场。

    到达村里后,我们先请到了村支书,又找了两位和老人的大儿子关系不错的村民,还有一位给大儿子的儿子说媒的村民一起来协助我们做调解工作。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老人大儿子家时,只见老人的大儿子一人在家,正好方便我们先做通他的工作。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和耐心的思想工作,在和他沟通后我们得知:老人的大儿子也年过半百了,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正在谈对象,家庭状况还不错。但因不善言谈,家里的事都是媳妇说了算,不让父母盖房的事就是媳妇的主意,说让老二住新房他们就吃亏了。他要不反对的话,媳妇就和他闹,他也没办法;他说从心里讲他也不想这样,都是一家人,净让人家笑话。

    了解到了矛盾的症结主要在大儿子的媳妇身上,我便让他去找他媳妇和儿子回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几个做了分工安排:村支书从村风和五好家庭方面做工作;大儿子的朋友从身为父母、维护和睦家庭给子女做表率方面做工作;而媒人则从关系儿子以后的婚姻幸福着手劝导。我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做通大儿子媳妇的工作。正说着,大儿子带着媳妇和儿子回来了。

    一进院门看见我们,她媳妇就嚷嚷开了:“谁让你们管我们的闲事呢,准是他爹娘去告我们的。你们说了也没用,就是不让盖,要不盖了分给我们一半。”面对她的泼辣蛮横,我耐心地向她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在笑言中把她拉到了里屋。凭借同是女性、同是做母亲的身份优势,我以诚恳的态度和她拉起了家常,说起了她儿子尚未过门的媳妇,说起了老人将孩子养大的不易,说起了老人和小儿子一家在寒冷中度日的现状;同时也把阻碍建房引起的法律后果和现实后果一一给她讲明。通过一番交谈,亲近的气氛让她焦躁的情绪缓解了下来。见此情形,我便借口打电话走了出去,而村支书他们几个也趁机相继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

    通过我们轮番的思想攻势,大儿子的媳妇终于被我们做通工作,打消了阻挠公婆盖房的想法,并表示盖房时让丈夫去帮忙。大儿子听到媳妇的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心情轻松了很多。

    矛盾终于得到了化解,老人和小儿子建房不会再有阻碍。但大冬天,已经不是建房的季节了,而且快到春节了,老人和小儿子居住问题还有待解决。于是,我便和村支书商量,看能否给两位老人和小儿子一家暂时找个居住的地方。当村支书正在考虑时,大儿子媳妇来到我们面前说:“法官同志,你们不用担心,当着支书和朋友们的面,我表个态,俺家房子多,就让公婆和小叔一家到我们家来住吧,也不用麻烦别人了。”听了她的话,我们都很感吃惊,连大儿子也没料到媳妇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他高兴的连声附和。我们一行人也被大儿子媳妇的巨大的态度改变而感动,赶忙趁机将两位老人和小儿子喊来,说明了大儿子和媳妇的想法。见此情景,两位老人激动的满眼泪花,而儿媳在我们大家的称赞声中也不好意思地忙着给收拾房间去了。在场的村民们也对这样的结果都赞叹不已。

    时间已经接近了下午一点。为表示感谢,老人和两个儿子都极力邀请我们一起吃饭,我能感受到那种真诚的感激和谢意,我说:“你们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温暖地度过冬天,这比啥都强”。婉拒了他们的盛情,在老人一家和村民们的称赞和注目下,我们踏上了归程。

    坐在车上,看到一家人终于尽释前嫌,消除隔阂地团聚在一起,想到他们一家人享受着亲情的温暖,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冬天,过好今年的春节。这出乎意料的令人欣慰的结局,让我心里感到了由衷的轻松和愉快,同时也心生许多的感慨:

    作为法官,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只要我们本着尽心尽力、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的心态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只要我们在一言一行中牢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去对待和帮助每一位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们,把温暖和关爱送到群众的心里,那纠纷的化解、矛盾的消除、真情的回归、来自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就是我们付出后得到的收获。

    作为法官,我相信:通过自己点滴的言行把温暖送到人们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为其点亮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这,也应该是法官的追求和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