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开封频道讯 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法院张君墓法庭在坚持“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调解方法,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成功调解了其所受理的大部分民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近日,张君墓法庭巧调解,在离婚夫妻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最后一刻,成功地化解了夫妻的怨恨,使夫妻双方破镜重圆。
闫某与袁某经人介绍认识,并于1995年5月结了婚。婚后二人经常因为家庭琐事吵架,一吵架丈夫袁某就对妻子拳脚相加,而且他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整天吃喝玩乐,对家里的事情不管不问。开始时,妻子闫某能忍则忍,可是现在两个孩子已经都十来多岁了,丈夫的老毛病一点不改,她实在忍无可忍,诉至法院,要求与袁某离婚。
在调查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原被告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他们的小儿子也已经有十二岁了。袁某因为妻子要求离婚,他以前的坏毛病已经改了不少。而闫某对离婚的态度也一直处于一种犹豫状态,只是她的娘家哥哥不想让自己的妹妹再受气挨打,不断地催促二人离婚。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承办法官认为,原被告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裂,心中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如果调解方法得当,他们和好就有很大的可能性。经过认真研究,承办法官针对此案专门制定了调解方案进行了调解。
由于哥哥催促的压力和心中存留的以前丈夫所作所为的阴影,开始时,闫某离婚的态度非常坚决,以至于最后到了不得不拟定离婚协议书地步。在协商孩子抚养的问题时,闫某突然坐下来痛哭起来。这时承办法官抓住这一时刻,立即把孩子们叫到调解室,征求孩子关于被抚养问题的意见。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带着哭泣的声音说:“我们愿意和爸爸妈妈像以前一样一起生活时。”原告坚持离婚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溃,不顾一切地与两个孩子抱在一起痛哭起来。经过法官耐心的做思想工作,闫某哥哥也不再给施加压力。深知自己错误的被告也发誓以后一定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闫某接受了法官让她提出撤诉申请的建议,一家四口重又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