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李健吾笔下雨中登泰山的乐趣,常回味姚鼐文中风雪后泰山的壮观,日出的大气,月起的妩媚,松涛的动人,云海的烂漫,禁不起诱惑的我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带着女友登上前往泰山的列车。
列车在黑夜中奔波了八个多小时,车窗外漆黑一片,偶见灯光点点。一路上,我和女友都在兴奋的描绘着泰山的模样,早一刻领略五岳独尊的壮美。黎明时分,列车停靠在了泰安站。下车后,我们迫不及待的坐上公交车来到泰山脚下。透过秋日的苍凉,我看到泰山在萧瑟秋风中露出平静而有温和的面容,仰面望去,说不出的雄伟和高大。深秋的泰山在我眼前变的分外亲切,不禁想起刘禹锡《秋词》中的画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踩着磨的光滑的石阶,我们来到孔子登临处,两旁分立着“天下第一山”和“登山必自”的石碑,分外醒目。拾级而上,路旁到处是石刻,据导游介绍,泰山就是一座书法艺术博物馆,有1400多块石刻散布于道旁涧边、山腰岩顶。块块石刻引起我莫大的兴趣,他们或字迹虬劲,或洋洋洒洒,向游者诉说着世间的沧桑。
壶天阁下,我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背上背着一捆干柴,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我们满怀敬意的看着这位老者,一路的疲惫一扫而光。登过泰山的人都认为登泰山对人生是一种磨练,登临山顶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升华,对灵魂的洗礼。
中午时分,我们爬到了中天门。门前是一个小小的广场,附近挤满了购物的店铺。我们像大多人一样忙着选景,拍照、留念。休息时,我们在道旁小吃摊上要了几张泰山煎饼,大葱蘸酱,吃的津津有味。据说,泰山煎饼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好吃、方便、口味好且营养丰富,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当地民谚这样说:“吃煎饼一张张,孬粮好粮都出香。又卷豆腐又抿酱,个个吃的白又胖。”
过了中天门,就是登泰山最险要的一段---十八盘,十八盘分为紧十八和慢十八,过了十八盘才是南天门,也就登到泰山最高点---玉皇顶。早就听说十八盘险中又险,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远远望去,但见它犹如一条弯曲的长蛇攀附在群山之间。陡峭的石阶,如鬼斧神工一般,又好似一架登天云梯,搭在天庭门前。虽是深秋,前来登山的游人仍然络绎不绝。在这里,你看到的到处都是友善的目光,互相鼓励的眼神。
气喘吁吁中,我们终于爬到了南天门.一屁股坐到石阶上,再看看脚下十八盘上依旧不息的登山者,几分豪气顿时涌上了心头。南天门又称三天门,始建于元中统五年,公元1624年。在古朴山门旁边镌刻着一幅楹联:“门辟九霄仰布,三天胜迹;锴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再看眼前群山,芊芊莽莽,云雾缭绕,苍松翠柏,挺立崖间,不绝松涛声宛如海啸一般袭来。
走进南天门,不太远就是天街。漫步其中,宛若天上的街市,冷风拂面,心旷神怡。过青帝宫、孔子庙、碧霞元君祠,最后来到日观峰。站在断崖边,临东而视,但见山峰耸峻,俏石突兀,天风浩荡,猎猎拂面,一股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会涌上你的心头。
晚上住进山顶宾馆,在松涛声中进入了梦乡。
睡梦正酣,听见服务员敲门,让起来看日出。起床后,天色还未亮,天街上就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游人。我们迎着刺骨的山风登上了日观蜂。东方的天空一片灰蒙,隐约可以见到几丝鱼肚白。在游人焦急的等待中,太阳终于露出几分羞怯的笑容,淡淡的蒙蒙的晕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几经努力,终于跃出浮云,挂在天上。顿时,山上一片欢呼声,仿佛为生命的阵痛而雀跃。
下山后,再回头看看雄伟的泰山,我不禁感慨万千,默默的念起杜甫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一刻,我许下一个愿望,不久的将来,我还要再次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