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09年高考已经拉开了帷幕。高考,曾经和正在改变许许多多莘莘学子的命运,我自己也不例外。回想起十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情景,我不禁感慨万千……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初中毕业时以全校(我们初中)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刚刚考上高中的那段时间我很兴奋,在学习上一贯的自信让我低估了高中的学习难度。但不久,我就发现了我在理科学习能力上的欠缺,尤其是物理,成绩很差。尽管我学习很努力,但是我每次物理考试的成绩始终是英语成绩的二分之一,英语成绩经常是全年级第一,物理成绩则总是落在九霄云外,这让我非常苦恼。高中三年,我花在物理上的学习时间最多,但它总是不买账,每次考试都拖我的后腿。就这样,一直到高三,我的物理成绩才稍稍有点起色,我在茫然和伤感中参加了高考,不知道“可恶的”物理会带给我怎样的后果。
记得我当时的高考考场在县城一所初中,时值七月份,天气非常炎热,考试的时候要不断地拿纸擦汗。考语文、英语等科目的时候还好,因为这是我的强项,不用紧张,汗出得相对较少。考试物理的时候,一遇见比较难的题目,我就开始紧张,越紧张汗出得越多,后来,我就安慰自己:“听天由命吧,紧张不紧张卷子的难度不会改变了,我平时已经尽力了,这次也尽力吧,实在考不上大学就算我命里不该上大学了。”想到这里,我把心一横,心里平静了一些,努力地把会做的题目做得仔细一些,提高准确度;不会做的题目,就会一步写一步,因为我们老师说过,写对一步就会得一步的分。关于高考,我已经记不起太多的细节,唯独这些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这是我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物理学科水平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我能否上大学。
现在看来,用一个词可以概括我当时的境况,那就是“短板理论”,又称“水桶原理”或“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这个理论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回想往事,除了伤感,还有启发,我想,无论参加高考还是做其他的事,我们都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尤其是要明白自己的短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扬长避短,确实避不了的短,就要努力提高,把制约自己发展的最短的那块“板”加长、提高,比便装更多的“水”。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辨证地看问题,如果我们囿于自身条件,在某一方面确实有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就要放平心态,不必强求,毕竟任何事都要随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一些。既然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做到了问心无愧,就算达不到目标,也不能再为难自己了,否则对身体、心情都会有害无益。
我的思绪再次回到十年前,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7月26日,我们的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洒下的汗水得到了回报,在物理成绩拖后腿的情况下,我如愿以偿地达到了本科线,我一直紧张的心情也轻松了下来。对自己成绩的担心和看到成绩时的激动,使我泪眼滂沱,毕竟那是改变我命运的时刻啊!虽然物理成绩不好,但是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特别突出,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把我的总分提上去不少,让我感觉很欣慰,这也算是以长补短了吧。有时候,充分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我们还是可以成功的,算是殊途同归吧,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优势。朋友们说说看,从这一点上来说,高考算不算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呢?
也许每个人的高考经历都是一段包含着泪水和欢笑的故事,无论如何,它都是我们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