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看《丑娘》悟人间大爱

  发布时间:2009-05-12 17:08:35


    母亲节的午后,看着窗外,细雨霏霏。屋内,四岁的儿子正津津有味的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爱人则躲在书房看电视剧。无意中,我竟看到一向刚强而又大大咧咧的她一人在偷偷的抹眼泪。就悄悄的来到电脑前看起来,爱人看的电视剧名叫《我的丑娘》。等我沉浸到剧情中时,已经无法自拔。直到凌晨4时,一部长达20多集的电视剧才看完。儿子和爱人什么时候睡着都不知道,只记得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的丑娘》讲述的是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进城打工的王大春,父亲早逝,母亲很丑。小时候,他就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丑娘。进城后,认识了城市姑娘赵小旭,小旭父母双亡。王大春对她细心呵护,两个人由相识到相爱。因为虚荣心作祟,王大春向女友隐瞒了自己在老家有丑娘的事实,撒谎说父母双亡。直到要结婚了,他才写信告诉丑娘。丑娘得知儿子要在城里成家,毅然卖掉仅有的旧房子,怀揣一万块钱卖房款,只身来到城市,准备帮儿子操办婚礼。就在婚礼举行时,丑娘突然来到婚庆现场。怕露馅的王大春为瞒过赵小旭,把丑娘说成是“问路的”,而将丑娘拒之门外。得知情况后,丑娘万念俱灰,痛苦离去。谁知路上出了车祸,撞到丑娘的李建平救起她,误以为丑娘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硬是把丑娘接到自己的豪华别墅中。丑娘向李建平婚瞒了实情,不料该别墅与儿子的新婚平房仅隔一条街。找不到丑娘的王大春无意间发现母亲就住在对面别墅里,顿时又喜又惊,哭求丑娘不要回乡。保姆金兰处处刁难丑娘,受尽凌辱的她却以德报怨,用善良感化了金兰,也感化了李建平两口,成为李家上下都喜欢的老人。尽管李建平视丑娘为亲娘,但丑娘还是始终挂牵着住在街对面的儿子和儿媳。  

    为帮儿子撑起一个家,丑娘隐名瞒姓来到儿子家当保姆照看孩子。儿媳赵小旭处处对她设防,使她饱受误解和羞辱。为了儿子面子,丑娘坚决不让儿子说出实情,使儿子处在内疚和痛苦之中。丑娘的善良、勤劳和通情达理,深得赵小旭的认可。王大春拒绝为富婆提供服务遭到报复,夫妻二人都失去工作。孩子又突发先天性心脏病,面临巨额手术费。王大春因为头脑发热,被人陷害判刑入狱。处于绝境的赵小旭在丑娘的支撑下,坚强地面对眼前突变,渡过难关。后来,王大春被无罪释放。在迎接他出狱的路上,积劳成疾的丑娘突然摔倒。临终前,丑娘为了儿子颜面,仍然不许儿子说出实情。王大春再也无法忍受,鼓起勇气向妻子说出丑娘就是自己亲娘的事实。赵小旭惊愕不已,给了丈夫一记耳光,扑向丑娘,哭诉丑娘是天下最美的母亲,

    电视剧《我的丑娘》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它用眼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极其唯美感人的家庭伦理道德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无比珍贵的真挚情感,深刻揭露了很多在现实社会中不和谐的东西。故事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丑”娘表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主题。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是在故事中,却对这句话进行了颠覆,将一个违背孝道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看着为儿子操劳一生的母亲所经受的种种辛酸,观众的内心在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撞击雨洗礼。人与人的交往,与人为善,宽容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故事以极其丰富的细节,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形象的个性语言刻画了丑娘貌丑而美丽的心灵,演绎出一场场人间悲欢喜剧。

    从开始丑娘卖房,到高高兴兴匆匆忙忙赶到城里为儿子完婚。可是面对的是儿子的贪图虚荣和不敢认娘,娘还是一直无怨无悔默默的为儿子付出着,忍受承担着所有的痛苦却不需要如何回报。看着故事中的丑娘,相信千万个观众在刹那间都会想起自己的亲娘,想起娘的好,想起娘的亲。同时,剧中的赵小旭和王大春的情感,也为现代的青年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种种诱惑面前,他们始终对自己的人格坚守如故,为爱坚守着婚姻的真谛,不为贫穷富贵而折腰。

    相信能看完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心灵上都会受到不同的洗礼,也会更加深深体会到,只要有妈有娘,不管她们有钱没钱,长相丑美,作为儿女都要尽心尽力去爱她们、孝敬她们。父母从来不向儿女索取什么,需要的只是一句问候、一点关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无论儿女走到天涯海角,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富贵贫穷,都要记住老祖宗留下的话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作为母亲永远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儿女的。

    正象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你身在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面,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责任编辑:赵根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