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新闻快报

五十岁儿子不赡养老父亲 八旬翁怒上法庭讨公道

  发布时间:2009-05-12 15:49:58


    “太谢谢你们了,是你们解开了俺爷俩之间的疙瘩,这些天让你们跑了这么多趟,太麻烦你们了,真的非常感谢。”5月8日上午,在兰考县爪营乡一个农家院里,当事人董老汉拉着兰考法院东坝头法庭法官的手,感激地说道。看着又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得到成功调解,武庭长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4月份的一天上午,兰考县人民法院东坝头法庭来了一位老人,一进门就向法官说:“我要告那个不孝顺的东西,他在家里是老大,竟然不养活我,不带好头,气死我了。”这位要告自己大儿子的正是董老汉,法庭干警急忙让他坐下,细问端详。

    董老汉今年已是八十岁高龄,一直以为别人刻手章、名章为生。他与老伴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可谓儿孙满堂,本来现在正是他与老伴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哪曾想与自己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伴四年前突然离世,让他伤心不已。没想到自己的大儿子董某不但不抚慰自己,竟然还不尽赡养义务,不给粮食不给钱,就连去年他摔伤,董某一分医疗费都没拿。好在老汉的其他五个子女都还孝顺,让他心里稍感安慰。但是董老汉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他无法容忍大儿子的不孝行为,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哪怕每年只象征性地跟董某要100斤小麦、100元钱,也要让他履行赡养义务。

    东坝头法庭受理此案后,邀请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本院基层网络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到原、被告家中进行调解,反复做被告董某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真诚的交谈法官了解到,董老汉早年为别人刻手章、名章存了些钱,想到自己已是风烛残年,老伴也过世了,就把存款分给了子女们。董某怀疑父亲对存款分配不公平,埋怨父亲偏心眼,他说:“我要是给他粮食和钱,说不定他还会给我弟弟家呢。”至此,法官终于找到了董某的“心结”。

    “解铃还须系铃人”,法官马上安排董老汉和被告谈话,董老汉把分配存款的情况一一向董某解释清楚,并不断地给董某讲道理。董某看到年迈的父亲如此煞费苦心,惭愧地低下了头,真诚地向父亲道歉,父子俩和好如初,并当场就赡养问题达成了协议。

责任编辑:赵根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