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即将到来,在焦裕禄同志逝世四十五周年之际,兰考法院行政庭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法官们一致认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严格做到四个必须。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夯实思想基础。焦裕禄精神决不是凭空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我们所看到图片、影片仅仅是他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些直观的片段。我们认为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把握焦裕禄精神的思想根源。焦裕禄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精神,应当说与他的家庭出身、与他前后生活工作对比等有直接的关系,他对党的信念应当是逐步培养并且越来越坚定的一个过程。地主逼死了他的父亲,他亲身经历了新旧社会交替,正是这样他才感觉到了党的伟大,打牢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但我们大多数机关党员,多数生在建国后,既没有参加过战争,也没有经理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经受的困难最多也是经济上的困难。应当说,不知道苦的味道,就不知道甜的味道。有人可能说,焦裕禄就生在那个年代,那时条件就是那样,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焦裕禄毕竟是县委书记。我们一般干部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来说,都比当时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要强得多。尽管条件已经很好,但有时还感觉心理不平衡,不满足。心理不平衡,一切就都难以平衡,而心理的平衡,也要靠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来支撑。因此,作为法院干部,必须靠经常不断的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经常与他们比一比思想,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有好的精神状态。焦裕禄强大的工作动力,来源于他强烈的责任心,来源于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当时国家刚度过3年严重困难时期,而苦难的兰考大地依然是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兰考不少农民依然食不果腹。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使之把灾区视为畏途。焦裕禄是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地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大地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张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依靠群众同自然灾区害进行殊死的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我们作为法院工作人员,要干好工作,前提是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工作就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同样的工作,有没有责任心干出来的效果会大相径庭。没有责任心就会浮飘应付,工作 质量就差,有时可能有一时效果,但留给后来很多后遗症;有了责任心就会扎扎实实,立足长远,就会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焦裕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他一上任就带领领导干部到火车站风沙现场调查研究,因此,拿出的方案,订立的措施就符合实际,工作的效果也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实事求是,“求”本身就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对工作的态度,“求”不是等,靠得是不懈的努力;“是”就是规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有很多需要研究的规律性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多做些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焦裕禄“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人民呼唤焦裕禄,是“深情地呼唤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涌现了许多一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苦干的好干部;可有些党员、干部,为官一任不是殚精竭虑为人民办实事,而是处心积虑保“乌纱帽”,于已有利的事抢着干,于已无利的事推给别人干;有些人心里装着一个膨胀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唯独没有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四个字,我们常挂在嘴边,说起来容易,但能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作为法院工作人员,工作中要多考虑人民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一点,多学习一下焦裕禄精神,当精神不振时,当心理不平衡时,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当遇到三者利益关第难处理时,多对照一下焦裕禄同志严于律已、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品德。我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起到振奋精神、平衡心理、增强信心,能够警示和把握自己少犯错误,扎实工作,对于自己的人生起到探照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