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青春岂能用来挥霍

  发布时间:2009-05-12 15:14:1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同办刑事案的同事去了一趟看守所,给三个犯盗窃罪的小青年发判决书,之所以叫他们小青年,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因为他们刚刚成年,确实还小。    

    从看守所回来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时闪现出他们那脏兮兮的衣服、沾满污垢的手、长长的指甲,还有那指甲缝里乌黑的脏东西。我的内心感觉很复杂,一方面觉得很同情他们,同情他们失去了自由,虽然他们与我非亲非故,非朋非友;另一方面觉得是他们自己糊涂,青春年华,年轻力壮,可惜力气没有用对地方,盗窃他人,被绳之以法理所当然。同时,我也为他们的未来担忧,看守所是个教育改造的地方,但也可能让进去的人交叉“感染”,“躲猫猫”事件也许只是个案,但其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从看守所里出来,也许他们会改邪归正,浪子回头金不换,我想,三个青年中第一个被提到讯问室的那个也许会属于这种情形,因为他看起来非常后悔;也许他们会重操旧业,第二个人也许会在此行列,因为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不出丝毫悔恨;至于第三个,从他的表情我没有看出什么,也许是因为他的表情不带倾向性。

    窗外阳光明媚,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煞是美丽,一片大好春色,可这些不属于看守所里的人们,至少短期内不是。虽然我所见到的三个小青年判得都不重,刑期分别是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个梦魇。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也绝对是一段不愿提起的伤痛,一块不愿揭开的伤疤。谁家的父母不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可是“养不教,父之过”这个道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握好的,结果与初衷往往会相去甚远。但是话又说回来,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我们就应该感恩。出身无法选择,但是人生的道路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伟人,但是做一个正直的、善良、守法的公民还是不难的吧。但是,他们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大好青春没有用到学习和工作上,而用来盗窃、祸害他人,这不是对自己青春的挥霍吗?

    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们要力争让自己有意义地活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社会有利的事,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活着一天,就要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哪怕我们细小如尘埃,也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即使我们成不了“龙”和“凤”,最起码也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责任编辑:赵根喜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