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司法文化 -> 法官园地

“量心秤”

  发布时间:2009-04-20 15:39:34


    中国法院网开封频道讯    为了把儿女们养育成人,父母含辛茹苦,遍尝酸楚。如今,儿女们俱已长大成人,两位老人也年逾八旬。每逢休息日回乡下看望父母,问起他们有什么需要,老人总是乐呵呵地说:“我们老了,啥也不要了。”脸上洋溢着很大的满足。

    以前少不更事,不明白父亲为何将一杆磨损的旧秤视如珍宝,多年以来一直把这杆秤挂在父母住室的门后。前日回乡,我无意间又看到了那杆秤,终于忍不住向母亲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母亲笑呵呵地给了我答案。那年月,父亲全是靠着那杆秤,起早贪黑,游乡卖馍,才支撑起了一个老少十余口的大家庭,为家人赚来了衣食,为子女赚来了学费,也为整修家庭赚来了尊严、希望和梦想。

    父亲不善言词,几近于木讷,但他秉承了农村人的真诚、厚道、淳朴和善良。那年月,他走村串户做买卖,从不缺斤少两,这种被父亲称作的“良心买卖”,换来了好人缘,十里八乡都知道父亲买卖公道,习惯听到父亲的吆喝声出来换馍,更有三里五庄的乡亲情愿拿着麦子跑到我们家来换。

   但是,父亲也有着乡下人的倔强,极好“认死理儿”,对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会表现出一丝不苟的固执;反之,对他觉得错的事情,又会出奇的排斥。如果有谁在他面前做错了事,他从来不会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漠然态度,总会站出来说上几句公道话。听母亲说,一次一个外地的生意人到我们村卖菜,少给邻居三两菜。父亲在一旁看着不对劲,回家拿来自己的秤当场验称,说他不该缺斤少两坑人。那个卖菜的不满地问父亲:“凭啥说你的秤就是标准呢?”父亲拍了拍胸脯:“凭的是良心!”听了父亲的训斥,那人自知理亏,补齐了菜就灰溜溜地走了。从那以后,那人到我们村卖菜再也不敢缺斤少两了。

    正如人言:无私者无畏。父亲心里有杆“良心秤”。这杆秤称出的是人的良知和品德。父亲拥有了这杆秤,受到了周边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良心秤”也就是“量心秤”,这杆秤能测量出一个人的人品、善恶和追求的价值观念。

由此我想到,作为主持人间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不正是需要拥有这样一杆“量心秤”吗?我们胸前佩戴的徽章不就是由天平组成的图案吗?这枚鲜红的徽章不是作为点缀的饰品,它昭示着我们每一位法官都应该拥有一杆度量善恶“量心秤”。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法官队伍中有那么个别人无法抵挡诱惑,价值观念产生动摇,把应该拥有的“量心秤”抛到九霄云外,为一己之私,为蝇头小利,而不惜出卖手中的审判权,出卖神圣的法律和人间正义,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损害法院的公共形象,致使法院的公信力大大降低。正如培根《论司法》中的一句名言: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今年伊始,最高法院向社会公布了法院干警“五个严禁”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规范法官的行为,敦促法官正确行使手中的审判权。但愿“五个严禁”能成为一柄无形的利剑,斩断那些贪欲之手、诱惑之根,让我们法官心中的那杆“秤”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

责任编辑:F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