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开封频道讯 通许县人民法院邀请有名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等担任“纠纷调解观察员”,“防”“治”结合,主动出击,及时发现各种纠纷苗头,把诉前调解进一步前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也让当事双方做到了和谐相处,从而打开了发展、致富之门。
疏通“调解门”。该院在全县范围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乡镇、农村地区一共邀请400多名有名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等担任“纠纷调解观察员”,适时观察和了解自己所辖区域内的纠纷苗头,一旦发现纠纷,就及时通报法官上门进行调解。同时,该院还把纠纷调解电话通过当地电视台向社会发布,公开纠纷调解的内容和范围,并开设了一部“巡回审判便民调解直通车”,方便群众的司法调解需求。只要接到纠纷调解求助电话,调解法官就主动来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有效降低了案件的发生率。据悉,今年以来,该院已成功进行诉前调解纠纷20余起。
营造“和谐门”。王勇和王立强是邸阁乡的同村邻居。由于王立强私自架设的电线被大风刮落在地,将王勇9岁的女儿右手击伤构成七级伤残,通许法院依法判令王立强赔偿王勇女儿医疗费等3万元。但王立强夫妇均年过六旬,唯一的儿子也因家庭困难至今未娶媳妇,家中除两间破瓦房别无值钱东西,履行赔偿义务确有困难。然而,王勇为给女儿治伤,也借了一屁股债,声称王立强再不拿钱就和他拼命。“纠纷调解观察员”在了解了当事人实情后,迅速通过便民纠纷调解电话与通许法院法官取得联系。法官们随后多次登门,放弃节假日、不厌其烦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当事人被法官和“观察员”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最终握手言和。法官们说:“多亏‘观察员’了解的及时,在第一时间和我们取得了联系,才能让我们很好地做工作,使两家人和睦相处,不然事情还真不好说。”这也是通许法院致力于用司法工具追求社会和谐的一个缩影。
打开“致富门”。唐秋和余明(均为化名)是湖南省的企业老板。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余明企业资金链断裂,身背唐秋28万元的债务,来到通许县长智镇开办了一家食品厂。今年3月12日,唐秋经多方打听,辗转来到通许找到余明。因二人协商不成,唐秋表示要起诉余明。通许法院朱砂法庭的“纠纷调解观察员”获悉后,立即与法官取得联系,并与法官一道主动找到双方了解情况。当获悉余明并非是故意躲债而是迫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被逼无奈时,就因势利导,让双方尽量多理解,携手共度难关,共图发展。余明当即付给唐秋欠款5万元,并表示其余23万元分三次两年内还清。在法官苦口婆心的开导下,唐秋也理解了余明。他握着法官和“观察员”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说:“我和余明本来就是好弟兄,这下我理解了,何况我还是外地人,原本就不愿意起诉,河南有这样的好法官,让我们外地人省钱又省心,老余算是找对地方了,我也要来通许办厂,让我们弟兄两个一块在这里发家!”至此,一桩因金融危机诱发的财产纠纷案在诉前得以平息。
据了解,今年以来,经由通许法院的“纠纷调解观察员”发现并由法官成功于诉前调解的纠纷就已达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