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感觉,真好!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的法官,为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人找家的故事让我难忘;每每想起那位老人,我的心中都会涌起几许甜蜜。
老人叫邵正善,家住河南省杞县湖岗乡邵庄村,现年83岁。老人一生没有娶妻生子,独自一人生活。身体好时,老人就耕种着所承包的一亩责任田,靠亲戚和邻居的帮助,日子还勉强过得下去。随着年事已高,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在众多热心乡邻的撮合下,老人和侄子邵二柱一起生活,于是老人的责任田也就由侄子耕种。
这样过了几年,邵二柱不再赡养老人,将大伯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老人在村外废弃坑塘边找了一间茅草屋暂时栖身,靠着乞讨和乡邻们的救济来生活。
于是老人就向侄子讨要自己的责任田,不料邵二柱却断然拒绝。伤透心的邵老汉就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来到了法庭,起诉侄子邵二柱,让其返还自己的责任田。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刚到法庭上班的我和同事,看到大门旁边坐着一个羸弱的老人,须发皆白,衣衫褴褛,手中扶着一条短木棍,目光呆呆地望着路边的行人,说不出的伤感、惆怅。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痛,急忙掏出钥匙打开大门,把老人扶起,让进办公室,给他倒了杯开水。得知我是庭长,老汉顿时哭了。透过老汉断断续续的讲述,我听明白了事情的经过,知道老人为了到法庭告侄子,天不亮就从十多里外的茅草棚起身,边走边打听才来到法庭。听老人说还没有吃饭时,我急忙让人去集市上为老人买来了包子和稀饭,并当场口头为老人立了案。
等老人吃过饭,我喊上司机带着邵老汉前往邵二柱家中。看到大伯将自己告到法院,邵二柱一肚子怒火。我告知他收到起诉书后应该做的事情,并做了询问笔录。离开邵二柱家之后,我前往村委会和乡司法所去了解双方产生纠纷的原因,因为这起案件已经过他们多次调解,他们知道事情的基本情况。
了解到双方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我就邀请司法所长和村主任一起来到邵二柱家中。看到法官杀了一个“回马枪”,邵二柱当时就愣住了。原、被告之间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也没有签订赡养协议,看到邵二柱实在不愿意赡养老汉,我们也就不再勉强。在我们的苦口婆心劝解下,邵二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退还邵老汉的责任田,双方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邵二柱当天就归还了大伯的责任田。
我办理的案件到此就顺利结束了,可是离开时,看着暮色中破旧茅草棚边站着的老人,看着冰冷的锅台,还有褴褛的衣衫和被褥,我的心情却异常沉重。
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我就来到老人所在的乡政府,找到乡长,详细介绍了邵老汉的生活情况,希望乡里能够对他进行帮助。在我和乡长的奔走下,乡敬老院接受了邵老汉。于是我和乡长一起找来车辆,将老人的东西一一搬到车上,告别他赖以栖身的窝棚。那一刻,老人落下了眼泪,哭着对乡邻们说:“我活了大半辈子,有你们这样的好邻居,有这样关心我的好法官、好乡长,管了我的事,还给我找了家,我是一辈子也感激不尽啊。”
以后在办案之余,我路过敬老院时就下车看看老人,跟他说上几句话。去年的正月十八是邵老汉的生日,我特意带着法庭的同事来到敬老院给老人祝寿。红红的烛光映红了邵老汉和其他老人的面庞,听着我们的生日祝福,老人再一次流出了热泪。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 李春义/口述 李 冰/整理 人民法院报:2009-02-14 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