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7亿件,审结、执结1.44亿件,结案标的额37.3万亿元。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中所做的扎实工作和取得的明显成效也是有目共睹。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90.6万件,判处罪犯776.1万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依法惩治腐败犯罪、信息网络犯罪、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依法维护公共安全。
二、依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审结一审商事案件2472.3万件,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法治环境。依法助力稳经济增信心,依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依法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依法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坚持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583.3万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家庭和谐幸福,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港澳台侨同胞合法权益,方便群众高效化解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10050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托马背法庭、车载法庭开展巡回审判,畅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巩固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
四、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牢记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国法天理人情相统一,坚决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监督、支持依法行政。
五、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140项改革举措,推动司法审判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深刻重塑。
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权责清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法院组织体系更趋完善。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改革,较好实现最高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等目标。智慧法院加速司法模式变革。建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新冠疫情防控以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2996万件、开庭504万场、证据交换819万件次、异地执行593万件次、接访15万件次,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智慧法院成为中国司法在国际上的鲜明亮色。
全面建设智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作用,有效利用现代高新科技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审判质量效率和法院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无疑是法院工作报告中又一大“亮点”,更是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智慧法院建设产生的“正能量”效应。
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宗旨。作为新一代法院年轻干警,我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积极探索实施司法为民各项新措施。通过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坚持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困难当事人依法减缓免诉讼费用,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打得赢官司,困难群众的冤屈能够及时得以伸张,从而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司法公正和人间真情,感受到法律公平正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