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篇贯穿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是一篇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聚焦民意的好报告,报告字字铿锵、振奋人心、亮点纷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基层人民法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整篇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实现新变革新发展,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的新贡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盼,也体现了司法的进步,这个进步凝聚了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努力与坚守。
不管是成功调解发生在身边的民生小事,还是公正审理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只有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纾解群众急难愁盼,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事实上,每一个个案的起诉和判决,都是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示范。不管是侵害个人名誉,还是电信网络诈骗,无论是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还是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实则都是事关幸福安康的大事。一系列司法实践,传递出鼓励崇尚英模、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舆论监督的鲜明导向,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让广大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力维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和出行中的安全。
作为法院队伍中的一员,应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推进法治中国的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强化政治引领,学深悟透报告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或个人学习等方式,全面系统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安排部署上来,坚定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做到精力专注、心态平和、矢志不移,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累,不为危所乱,凝心力不走神,全神贯注干事业。
坚持多元解纷,助力全局发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贯彻落实“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的解纷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全面建成立体化、智能化、便利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优势,及时有力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高化解实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服务需求,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推进全市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司法服务质量。人民法院每一次公正的判决,都是坚定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让公民信仰法律,则法治必须给公民以公平正义的信心。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得以实现。要在司法为民上狠下功夫,努力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深入推进网上庭审、网上调解等便民措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六进”活动,努力打造“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普法模式,不断增强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素质;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审判调解技能,不断满足新时代群众司法多元需求,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指引,继续认真履职尽责,担当好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法治使命,妥善调处和审理人民群众关心的每一个司法案件,坚定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