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新闻快报

军歌嘹亮 荣耀法徽 ——开封中院离退休复转军人事迹报道(一)

  发布时间:2021-08-02 10:02:52


    【卷首语】八月是灿烂的,因为有盛夏灿烂的阳光;八月是辉煌的,因为有军中奏响的乐章。94年前,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而后征途漫漫,闯过了一道道惊人的艰难险阻!励精图治,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赞歌!光阴流转不改军人信念,角色变换不减军人本色,来到开封中院后,他们做到了“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本职建新功,献身司法谱新章。

顾秀珍:你是最可爱的人!

顾秀珍,女,汉族,1934年出生,中共党员。1952年6月-1954年4月任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机要处译电员。1954年5月—1970年1月于解放军军事法院任职。1970年1月—1977年2月在浙江绍兴军分区工作。1977年2月转业至开封市搪瓷厂工作。1979年12月调至开封市中院,于1990年1月退休。

【艰苦的山洞生活】


      1952年6月,不满18岁的顾秀珍刚从南京军区青年干校毕业,就被派往安东,坐上了去朝鲜的大卡车,趁着没有飞机轰炸的黑夜,跨过鸭绿江,来到了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正式开启了译电员的工作。

      指挥部当时设在工兵挖出来的一个大石头山洞里,生活及其简陋:一个大圆木劈成两半,就是办公桌;几块木头钉起来的长条凳,就是办公椅;几根木头腿上面搭块木板,就是能睡四五个人的大通铺;洞口挂块布帘,就是女生宿舍……

      与设施简陋相比,山洞内的潮湿阴冷才是最大的困难,但是大家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洞顶不停的滴水,就把打背包的雨布绑在一起,搭一个简易的防水棚;脚下不断的积水,有砖了就垫两块砖,没砖了就抬着腿坚持工作,这一抬就是大半年,直到随着山洞不断的修葺,条件越来越好,积水问题才得以解决。顾秀珍还回忆到,她们一行人进山洞时正值盛夏,大家觉得山洞里还挺凉快,看着老同志们一个个都裹着棉袄十分不解,但是没过多久,她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山洞里的逼人寒气,老老实实地穿上了棉袄。

【密码神气,我不神气】

    每次听到有人问起神秘的译电员工作,顾秀珍都会笑着打趣:“是密码神气,我可不神气。”密码在军事领域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组小小的密码可以决定行动的成败,甚至战争的输赢,顾秀珍的工作正是和密码打交道。她回忆道,进山洞的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就正式上班了,每一位新人都要先由老师傅带着背诵密码通本,谁背好了就可以开始译电工作。

     因为译电工作二十四小时不能断人,床铺也不够用,大家就三班倒着睡觉。山洞里没有表,大家没有时间概念,师傅叫起床,就开始工作,师傅说下班,就赶紧睡觉,密码不熟练的人临睡前还要再补补课。工作饿了咬一口压缩干粮,渴了就喝口凉水,“那时候的压缩干粮可没有现在的好吃,咬一口,在嘴里嚼半天才能咽下去。”顾秀珍回忆道。

     直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山洞外的根据地房屋建成,顾秀珍等人的山洞生活才正式结束。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偶尔可以出来晒晒太阳、洗洗衣服,其余时间顾秀珍和战友们一直呆在不分昼夜的山洞中,翻译着一封封电报,传递着一条条关键信息。可以说,这是已届耄耋之年的顾秀珍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但同时也给她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很早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晚年饱受病痛的折磨。然而顾秀珍生性阔达开朗,87岁的她虽然行动不便,却依然关心国家的发展,每天坚持看新闻、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

     魏巍在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知道松骨峰阻击战,知道上甘岭战役,知道邱少云,知道黄继光,但是我们却很容易忽略这些以健康为代价日夜蜗居在山洞里默默奉献的译电员、为了给前线运输物资而牺牲在朝鲜崎岖山路上的卡车司机……他们也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前线战士才不会做无畏的牺牲,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抗美援朝战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共和国政权,彰显了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

责任编辑:王紫睿    



关闭窗口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68号  
邮编:475004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