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邹碧华开始了在中央党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的学习。
“在党校学习有两个问题需要着重学习,第一个是执政信心的问题,也就是忠诚问题。第二个是执政能力的问题,也就是本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经过千辛万苦探索得来的,来之不易。在增强党性提高修养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精神世界的整理,对精神垃圾的清除。”开班仪式上,培训部负责人在台上动员讲话,一百六十余名学员安静地听着。
“我们每个人都始终处在三个‘上下左右’之间,在单位,是领导、同事、下属;在家里,是老人、孩子、亲戚;在社会上,是朋友、同学、熟人。我们不停地在这三个‘上下左右’里面奔波周旋,唯独没有了自己。所以,从工作中安静下来回到自我,只有在精神上不断地收获真善美,生存才有足够的动力,生命才能走向远方。反之,虚伪、仇恨、贪婪,这些邪恶的东西如果滋生起来,那么就会鸠占鹊巢,心灵世界必然鸡飞狗跳……”
邹碧华连连点头,说得太对了!自从做了院长,他越来越体会到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他很欣赏科林伍德说的“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只能说是生存而已”,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地混日子,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到宿舍,邹碧华开始大量阅读各类政治、哲学、历史专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俄国革命》、《实践论》、《矛盾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毛泽东传》……一本接一本,他看得津津有味。
与此同时,党校的课程让他大开眼界: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法律的国际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管理、西方哲学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法律问题、我国农村和农村问题……邹碧华很喜欢这些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思维讲座,一种悄无声息的力量在他身上延伸着。
“邹院长,听说您来北京了,我们约个时间见面吧!”时任法律出版社大众分社社长的韦钦平给邹碧华打来电话,她与邹碧华于4年前在清华大学商法论坛上相识。
“对了,我最近在整理以前讲课的讲义,我想把它写成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的书。” 邹碧华笑着回答。
韦钦平对审判实务领域的图书选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在询问了书的大致内容后,她果断地对邹碧华说:“没问题,你把它写出来,我给你出版!”
写一本关于法官职业核心技能的书,一直是邹碧华心中的梦想。身为法官,每次站在审判台前看着当事人,邹碧华总会从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里读出两个字——责任。